[实用新型]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267.0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54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9 |
发明(设计)人: | 蒋永兵;王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川仪十一厂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51/00;F16K2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4007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焦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特别适用于石油及天然气开采及输送工艺、发电厂及石油化工工艺过程。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外调节阀在设计铸造时流道不光滑,存在死角,很容易堆积介质,特别是在石油及天然气开采和输送工艺、发电厂及石油化工工艺过程中使用时,易结焦的残渣油浆或其他含焦粒烃类介质更容易粘附在阀壁、阀芯、阀座及导向面上,无法清除,导致阀门出现卡死等现象,影响阀门使用。一旦卡死,只有整个工艺管线全线停车把阀门拆下并进行加热才能去掉粘附物,给维修带来很大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阀门存在的易结焦造成阀门卡死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这种调节阀,能够方便地通过蒸汽清除结焦,防止卡死。
一种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包括带有进口和出口的阀体,阀体内有阀座,还有通过导向环装在阀体内的阀芯,阀芯上装有阀杆,所述阀芯密封端以上的部分设置有轴向凹槽,在所述的阀体和导向环上设置有相通的通孔与所述阀芯上的轴向凹槽相通,所述的阀芯上的轴向凹槽连通导向环上的通孔与阀体流道。
所述的阀芯上的轴向凹槽可以为多道直槽,均布在阀芯外壁上。
所述的导向环上的通孔可以为多个,均布在导向环上,在导向环内壁上位于通孔处设置有环形槽,在对应位置的导向环外壁与阀体内壁之间的结合部位也设置有环形槽。
所述阀体的进口最小直径小于出口的最小直径。
所述的阀座端面为斜面与所述阀体内壁平滑过渡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这种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由于在阀芯上设置有凹槽将阀体及导向环上的通孔与流道连通,可以在阀体上通孔的孔口连接的蒸汽管上安装阀门,在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内有结焦出现时或者定期地向阀门内通入蒸汽,无需拆卸即可有效地将粘附在阀芯、阀座、导向面的残渣油浆或其他含焦粒烃类介质清洗干净,避免了因介质粘连而出现卡死现象。实践证明,利用本技术解决了易结焦的残渣油浆或其他含焦粒烃类介质的粘连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的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的A-A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如图1所示,是一种本实用新型的防结焦卡死的调节阀。包括一个阀体4,在阀体4内有流道,阀门的进口为喇叭口,喇叭口里端为阀座2,外端通过一个装配在阀门进口处的阀座挡圈1将阀座2定位在阀体4内。阀座的法兰状凸缘与阀体之间构成的密封点处有阀座垫片17进行密封。一个与阀门进口同轴的导向环5装在阀体4上,导向环5一端插入阀体4的流道内,在导向环5之外有一个上阀盖7通过螺栓与阀体4装配在一起并将导向环5向下压住定位在阀体4内,导向环5的法兰状凸缘与阀体4之间通过锯齿垫片6进行密封。阀芯3位于导向环5内并且其密封端对向阀座2,与阀芯3通过销16相连驱动阀芯在导向环5内上下作线性运动的阀杆15穿出导向环5和上阀盖7,上阀盖7端口处的密封腔底部装有填料弹簧8,填料弹簧8上方的下衬垫9与上衬垫11之间充填有填料10,上衬垫11上方的填料压盖13被填料压板12压住,填料压板12通过螺栓及锁紧螺母14被固定在上阀盖7的上端。利用阀杆15上端的执行机构(图中省略)带动阀杆驱动阀芯3离开阀座2,可以使阀门打开流道导通,驱动阀芯3向下运动压在阀座2的通孔内将阀座堵塞使阀门关闭。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在阀芯3密封端以上的部分设置有轴向凹槽18,在阀体4和导向环5上设置有通孔19、20与阀芯上的轴向凹槽18相通,阀芯3上的轴向凹槽18连通导向环5上的通孔20与阀体内的流道。阀体通孔19用于安装蒸汽管作为蒸汽进口,通过该进口及导向环5上的通孔20、阀芯上的凹槽18将蒸汽引入阀门的流道内,无需拆卸即可有效地将粘附在阀芯、阀座、导向面的残渣油浆或其他含焦粒烃类介质清洗干净,避免了因介质粘连而出现卡死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川仪十一厂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川仪十一厂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26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旋转轴油封
- 下一篇:单双缸卧式柴油机机油润滑系统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