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止车辆中控装置误操作的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468.0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6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王斌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王力车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B62H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房士铭 |
地址: | 321300***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止 车辆 装置 操作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止车辆的中控装置误操作的机构,这种机构能有效地防止由于误操作而导致的交通事故。
背景技术
具有中控装置的车辆,在停放时需要通过中控装置将车轮或转向机构锁定以达到防盗的目的,然而,这种具有中控装置的车辆在行驶过程中,如果发生误操作,将中控装置碰到锁定状态,而使车轮或转向机构被锁定时则会发生严重的交通事故。为了避免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各种损害,人们想出了很多解决的办法,但大都是通过改变锁内部的结构来达到防止误操作的功能,如在专利文献CN2604489Y中公开了一种固定式编码防误锁,所述防误锁包括一个机械闭锁机构和一个状态识别机构,其中,机械闭锁机构包括一个锁杆,锁杆上具有锁舌单向卡槽,锁杆上还装有弹簧,锁体内有一个与锁舌孔垂直连通且贯穿锁体的锁杆孔,锁杆孔内有锁杆弹簧限位台阶,所述状态识别机构由位于挡块孔中的挡块弹簧、位于锁杆上的挡块定位凹缺组成,挡块孔与锁杆孔和定位杆孔相互垂直连通,挡块朝向定位杆孔的端面上具有高度稍大于定位杆孔径的缺口,由于上述机构所述固定编码防误锁实现了防止误操作的功能,然而,如果将这种固定式编码防误锁用于具有中控装置的车辆,就非常不适宜了,存在诸如锁内零部件多、操作复杂、装配麻烦且成本高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结构简单的防止车辆中控装置误操作的机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车辆中控装置误操作的机构,其特征在于:在锁套上,与所述锁套的轴线平行地成型有一个滑道孔;在所述滑道孔朝向锁芯的一侧开有一个与锁芯安装孔贯通的弹子孔;在所述锁芯的侧壁上成型有一个锁定凹,所述锁定凹位于所述锁芯在施放位置时与所述弹子孔对应的位置;一个操作杆可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滑道孔中,所述操作杆朝向所述锁芯的一例成型有一个释放槽,所述操作杆受到一个使所述释放槽偏离所述弹子孔的偏压力;一个弹子设置在所述弹子孔中,所述弹子沿所述弹子孔轴向的尺寸适于当弹子卡在所述弹子孔和锁定凹之间时,所述操作杆处于未被锁定状态,也适于当弹子卡在弹子孔和释放槽之间时,所述锁套和锁芯处于未被锁闭状态。
所述滑道孔为一个盲孔,在所述滑道孔的盲端与所述操作杆的内侧端之间设置有一个对所述操作杆施加偏压力弹簧。
所述滑道孔的一端设置有一个凸台,在所述凸台与所述操作杆的内侧端之间设置有一个对所述操作杆施加偏压力的弹簧。
所述弹簧为推力弹簧。
所述操作杆与所述锁套之间设置有限位机构。
所述锁定凹的形状为一个上底窄、下底宽的圆台形。
所述释放槽为一个圆滑过渡的凹槽。
所述弹子为一个钢球。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通过对所述弹子孔、锁定凹与释放槽位置的设定及对所述弹子的尺寸的设定,使得所述弹子在中控装置处于开启状态时能锁定锁芯和锁套,从而避免了由于误操作而造成的交通事故;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用于防止车辆中控装置误操作的机构,结构简单,装配和操作简便,而且加工成本比较低,非常适合于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被更清楚的理解,下面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车辆中控装置误操作的机构将锁芯锁定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防止车辆中控装置误操作的机构解除对锁芯的锁定时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1-锁套、2-滑道孔、3-锁芯、4-弹子孔、5-弹子、6-锁定凹、7-操作杆、8-推力弹簧、9-释放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王力车业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王力车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4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预付电费系统
- 下一篇:浮筏式涡轮流水推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