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500.5 | 申请日: | 200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1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徐康能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康能 |
主分类号: | G01R19/165 | 分类号: | G01R19/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维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应;吴兰柱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县芎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系统 电流 检测 警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更具体地说,为一种利用检测电力系统线路的电流,而当电力系统附接线路所通过的电流超过设定值,即发出警示的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
背景技术
插座线路是每一座建筑物中都必备的电力系统组成,而对于建物中不同的插座线路设置,各国均会以电工法规加以规范配置的规格,在超载保护装置上,目前最常用的都是在配电箱上,在插座分路接线装设无熔丝断路开关,如果插座分路的电流超过额定值之后,无熔丝断路开关即会自动跳脱,用户需要复归这个插座线路时,必须将无熔丝开关关闭之后,再重新打开即可。
上述的插座线路,都是设置在墙壁上,或是固定位置,另外可以说,几乎所有的电力系统插座线路用户都还会选用如下的另一种装置:即,一个到多个的多孔分插头或是多孔插座延长线。在过电流保护机制上,这些装置有的完全没有保护机构,若有保护机构也只是熔断式或是自复式保险丝而已。
现有的插座线路,不管是哪一种的保护装置,都是要到了额定电流之后才会动作,在这种状况之下,通常接线的导线部份都已经在发热状况,而这个热量会使导线的绝缘被覆逐步劣化,而断路后的线路也需要更换保险丝或是重新复归开关才可以再度使用。
此外,用电人对于电学的知识或概念更是另一个极少被考虑到的因素;绝大多数的使用者面对插座线路,尤其是那种延伸的多孔插座装置,大都不会去考虑插于插孔的插头所连接并供人们使用的电器总合负载消耗的电流是多少?于是很多悲剧就在这种综合状况下发生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通过提供一种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为了让一般大众的用电人,即使完全没有电学知识或概念的人能更安全的用电,依据插座线路或是多孔插座延伸装置的额定电流,预设一定比例限度值而随时检测电流,只要线路的负载电流超过了这个设定值,立即启动警示装置而发出声、光等信号,提醒用电人必须降低或减少电器使用数量,以确保用电的安全。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以下技术手段实现的:
一种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包括:一直流电源供应器、一电流检测器和警示器;一直流电源供应器,其输入端与电源电路的火线以及中性线相接,用以与电源连接而将电源转换出装置所需动作的直流电源;一电流检测器,其输出端与一信号处理电路相接;该信号处理电路以上述直流电源供应器作为电能,且接收其输出的信号,将其转换成直流电位,以检测火线或中性线中的电流信号;一信号处理电路,连接直流电源供应器和电流检测器的输出端;同时连接警示器的输入端;用以将电源检测电路所检出的电流信号转换成对应的直流电压位准,且将转换成对应于检出电流信号的直流电压位准与对应于限度电流设定值设定的电压位准做比较,当检测值超出设定值时,并产生输出变化;以及一警示器,当检测值超出设定值时,产生警示信号而输出。
前述的电流检测电路为比流器、或电流变压器、或磁阻组件与铁芯构成,或是霍尔组件与铁芯所构成。
前述的警示器为蜂鸣器、喇叭等声效装置,或发光二极管、灯泡等发光装置的构成。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明显的优势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可依据不同规范的插座线路额定电流设定比例限度值,如80%~85%,若检测的总和负载电流超过限度即开始启动警示装置。
本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用电人可以不需要有电学知识或概念,由装置的警示与否即可轻易判断用电是否可能或是已经超载,并立即调整。
附图说明
图1A与图1B为本实用新型的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的实施例示意图;
图2为本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设在单插头与插座器内的示意图;
图3为本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设在单插头与多插座器内的示意图;
图4为本电力系统过电流检测警示装置设在具有延长线的单插头与多插座器内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针对电力系统过电流警示装置提出如图1A、图1B、图2、图3、与图4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康能,未经徐康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50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