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斜板连续分离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8736.9 | 申请日: | 2007-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2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郑世清;李玉刚;孔令启;谈明传;马建军;李春欣;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银科恒远化工过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金信立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殷雷 |
地址: | 266042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分离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硝基甲苯(简称DNT)加氢反应制备甲苯二胺(简称TDA)工艺中,固体镍(Ni)催化剂的连续沉降与分离设备,尤其是一种同时进行气液固三相的连续分离,实现催化剂连续循环利用的设备。
背景技术
TDA生产中,DNT在固体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加氢生成TDA和水。反应液中含有气相(氢气)、液相(TDA和水)与固相(催化剂),其中催化剂需要从反应液中分离出来循环利用。催化剂的分离循环,传统方法采用间歇重力沉降、间歇循环的方式。该工艺的设备利用率低,同时,由于返回的催化剂是间歇性的,因此反应器中催化剂浓度波动较大,容易造成反应器操作波动,增加副产物焦油的生成。
如果采用连续沉降方式,由于DNT加氢制TDA反应液中有气体存在,同时操作压力比较高,现有的连续沉降设备不能满足要求,如中国专利《污水处理沉降器》(专利号ZL00224054.8)和《活动平板沉降器》(专利公开号CN2075977U)所提及的沉降设备,都不能满足本工艺的要求。另外对含有气体的固液分离,首先需要在气体脱除罐中分离出气体,然后再进入沉降器进行固液分离。这样不但增加了设备投资与操作控制费用,而且往往由于压力的波动引起气体进入沉降器干扰沉降,不利于连续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体积小、工作稳定、固液沉降分离效率高的连续分离循环设备,克服TDA合成工艺中催化剂间歇分离循环设备的缺点,满足对气液固三相同时连续分离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分离器采用双层结构,外层为圆筒状耐压壳体,包括筒状外壳、上面的椭圆封头以及下面的圆锥形结构;内层为两头敞开的长方体形状的沉降体,沉降体内置沉降板,沉降板的上部和下部是液体分布区;沉降体与筒状壳体之间有间距但相连接;筒体、沉降体与沉降板安装角度一致,与水平面有夹角。
沉降体是一个四面封闭的长方体,它的上下两端敞开,并与筒体的上下封头平齐。沉降体内部设有沉降板,可以增大沉降面积,缩短沉降距离和沉降时间,沉降板间距均匀可得到好的沉降效果,同时沉降板表面光滑,有利于沉降下来的固体滑落下来。固体的沉降主要在沉降板间进行。沉降体是方形结构,有利于沉降板的布置与安装;由于其上下均与外层相通,并不承受压力。分离器的外壳是耐压结构,因此可以满足工艺上操作压力的要求。分离器主体包括筒体和沉降体,其安装角度与沉降板角度一致。
反应液减压后由分离器的上部进入圆筒壳体与沉降体两层之间,气体向上流动进入沉降体的上部,从排气口排出。液体和固体向下流动,从沉降体下部进入沉降体向上流动,清液从沉降体的上部溢流出料;固体在沉降板上沉降并滑落。
分离器的主体部分(筒体和沉降体)与水平面成60°夹角,下部圆锥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这种结构利于固体排出,无须机械拨浆;固体催化剂浆料经循环泵送入反应器重复利用。
本实用新型能够在高压操作条件下,在一个设备内同时分离TDA反应液中气液固三相,实现了催化剂分离循环的连续化操作;能够提高设备效率,使操作稳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分离器正视图。
图2是图1的I-I剖视图。
图3是沉降体构造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可知,分离器的主要构造是两部分:外层是由筒状壳体1、上面的椭圆封头5以及下面的锥体7构成的筒状壳体8,内层是具有长方体形状的沉降体2。沉降体2周围四个棱与圆筒1保持30毫米左右的间距,通过上下支撑与筒体1连接;沉降体2内设置沉降板6;筒体1和沉降体2以及沉降板6与水平面成60度夹角。反应液由入口4进入分离器后,在沉降体2与筒状壳体1之间分离出气体,在沉降体2内沉降板6之间完成固体催化剂的沉降。
图2是图1的I-I剖视图,图3是沉降体2的构造图。由图可知,沉降体2及其内部的沉降板6都是长方体形状,沉降板6之间有间距;沉降体2内沉降板6的上部和下部设有液体分布区。
通过沉降层的流体流速在2~3米/小时范围内,沉降板6长度取2米,沉降板6的间距取40~60毫米。沉降体2内沉降板6的下部有高300~500毫米液体分布区域。下部锥体7的中轴线与水平面垂直,这种结构利于固体催化剂自出口9排出,无须机械拨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银科恒远化工过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青岛银科恒远化工过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青岛科技大学甘肃银光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873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气输送管道清管器
- 下一篇:一种竹制工艺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