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级净化复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49629.8 | 申请日: | 2007-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7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李露冉;张涛;洪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涛 |
主分类号: | B01D53/04 | 分类号: | B01D5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永创新实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周长琪 |
地址: | 10008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级 净化 复合 吸附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气净化器,更特别地说,是指一种采用附着纳米氧化物--氢氧化钙、氧化锌、碳酸钙、碳酸镁的纤维和活性碳作为吸附源实现净化空气的目的的一种新型多级净化复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人的一生有70%~90%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室内环境质量对人的身心健康、生活和工作质量具有重要影响。为了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健康成年人每天需要从外界吸入约12~15立方米的空气量。同时由于建筑材料的围隔作用,使得室内空气有别于室外,特别是随着对节能和温度舒适性要求的提高,建筑物密闭程度不断增加,致使室内与室外空气交换量减小,从而导致室内和室外的环境差异更加明显。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室内空气质量成为人们对室内环境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早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国外就开始进行室内空气质量方面的研究,结果表明,室内空气质量远比室外差,并且指出室内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能超过室外。从八十年代初开始,美国、日本、加拿大和欧洲各国的报刊杂志上频繁出现由室内空气污染所引发的三种疾病:病态建筑综合症(SBS)、建筑相关疾病(BRI)和化学物质过敏症(MCS)。我国预防医学工作者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就开展了有关室内空气质量的研究,通过调查和检测发现,当时的室内空气污染物以厨房燃烧烟气、油烟、香烟烟雾、各类微生物以及人体新陈代谢和携带的细菌颗粒为主。
进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制度的改革,住房私有化进程不断加快,购房和房屋装修成为人群中的消费热点。然而,由于建筑、装修材料质量和施工过程控制不严,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再加上建筑物密闭程度的不断提高,使得室内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和影响室内空气质量的因素越来越复杂,室内空气质量有恶化趋势。为了解决空气净化问题,本发明人提出一种采用纳米氧化物附着在纤维载体上实现对空气的净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级净化复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该空气净化装置采用可恢复性复合纳米材料作为空气净化源,在气流通道中空气的流动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与空气净化源相接触时被吸附,实现空气在流动中的被净化处理,从而达到连续净化空气的目的;采用对引入的室外空气进行三级分化处理,使空气经过复合纳米材料一层一层的净化,使净化更充分、更彻底,有效地提高了净化效率、节约了用电量、降低了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多级净化复合吸附空气净化装置,主要包括有多个净化器、多段管道、一个压力泵,多个净化器、多段管道和压力泵安装在壳体内;净化器由净化体、金属外套构成,净化体安装在金属外套内,金属外套的上端设有进气端,金属外套的下端设有出气端;所述净化体包括有吸附材料、上层纤维纳米复合材料、下层纤维纳米复合材料,吸附材料放置在上层纤维纳米复合材料与下层纤维纳米复合材料之间。纤维纳米复合材料的材质是附着有纳米氧化物--氢氧化钙、氧化锌、碳酸钙、或者碳酸镁的木浆纤维、棉线、纺纶、晴纶或者涤纶。采用含纳米氧化物的纤维材料净化空气,在净化过程中能够吸附空气中可吸入颗粒或分子,从而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器的外部结构示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空气净化流程框图。
图3是A净化器的结构图。
图3A是净化体的叠层结构示图。
图中:1.A净化器 101.金属外套 102.进气端 103.出气端104.上层纤维纳米复合材料 105.下层纤维纳米复合材料 106.吸附材料107.第二纤维纳米复合材料 108.第二吸附材料 2.空气压力3.B净化器 4.C净化器 5.D净化器 6.E净化器 11.第一管道12.第二管道 13.第三管道 14.横排管道 15.第四管道 16.第五管道17.第六管道 18.第七管道 19.过滤网 21.壳体 22.隔板23.电源接口 24.进气接口 25.排气出口 26.显示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涛,未经张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496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动黑板擦
- 下一篇:一种使用透明管的工作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