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门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0438.3 | 申请日: | 200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326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张嵩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嵩岩 |
主分类号: | E05F15/16 | 分类号: | E05F15/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31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门装置,特别是一种用于开启或关闭工厂、商业、车库等滑升门的开门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开门机结构是:有一个机架,在机架上支撑有相互平行的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与驱动装置相接,驱动装置多为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电机通过皮带轮和皮带传动驱动第一轴转动,形成一级减速。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设有链传动机构,即通过固定在第一轴和第二轴上的一对链轮及链条使第一轴带动第二轴转动,形成第二级减速。第二轴与滑升门上的扭簧轴之间设有链轮链条传动机构,形成第三级减速。经过三级减速后,扭簧轴的转动可带动滑升门动作,达到开或关门的目的。这种结构的开门机虽然工艺简单,易制造,但是,其减速比较小,在实践中,三级减速后总的传动比只能控制在1∶35~1∶42之间,由于减速比小,造成制动性能差,因此,必须加强刹车制动装置,刹车制动装置是利用电磁铁控制与电机刹车板接触的摩擦片的靠近或离开来实现开门机的制动,当使用一段时间后,随着摩擦片的变薄,刹车板和摩擦片之间的间隙会增加,制动力会渐渐变小,甚至制动失灵,影响正常使用,电磁铁也会经常发生故障,需要经常调试或更换部件,增加维修时间。如果加大减速比,则需要在机架上增加中间轴,实现多级减速,这样既增大了设备的体积,占用有效的空间,又使设备复杂化,给开门机的总体安装带来麻烦。
目前也有采用蜗轮蜗杆减速的方式,其减速比通常在1∶55~1∶65之间,虽然蜗轮蜗杆减速方式自锁性较好,减速比也较前者大了一些,但也不理想,蜗轮蜗杆减速箱中的润滑油需定期更换,箱内润滑油的粘度随冬夏温度变化明显,当温度较低时,可能出现凝固,对电机的启动不利;为了在停电或其它情况下能实现手动,必须在电机轴后端装有离合装置,使结构复杂,成本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减速比大、制动性好、结构紧凑、运行稳定可靠、扭矩大、无需频繁调整或更换部件、成本低的开门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机,它包括机架1,在机架1上装有与驱动装置相接的第一轴23和第二轴17,在第一轴23上固定有第一轴输出轮5,在第二轴17上固定有第二轴输入轮20和第二轴输出轮9。第一轴输出轮5与第二双联轮30之间设有传动副,第二双联轮30套装在第二轴17上且两者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二双联轮30与第一双联轮31之间设有传动副,第一双联轮31套装在第一轴23上且两者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一双联轮31与第二轴输入轮20之间设有传动副。
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机,其中所述的传动副为链轮链条传动。
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机,其中所述的驱动装置结构为:在机架1上固定有电机2,电机2与第一轴23之间设有皮带传动副。
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机,其中所述的第一轴23上装有手动链式离合机构7。
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机,其中所述的电机2上装有制动杀车机构3。
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机,其中所述的第二轴17接限位机构32。
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机,由于第一轴输出轮5与第二双联轮30之间设有传动副,第二双联轮30套装在第二轴17上且两者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二双联轮30与第一双联轮31之间设有传动副,第一双联轮31套装在第一轴23上且两者之间为转动连接,第一双联轮31与第二轴输入轮20之间设有传动副,因此,在第一轴与第二轴之间就形成了三级减速,改变了现有技术中两轴之间只有一级减速的方式,故在没有增加中间传动轴的情况下增大了整机的减速比,具有如下优点:减速比的增大,提高了制动性能,安全可靠,运行平稳;整机占用空间小,结构紧凑,易安装;扭矩大,导致具有较高的提升能力,可配单相220V和三相380V电机,开启滑升门最大面积可达70平方米,开启卷帘门可提升重力达1吨,开启平移门可提供800牛米的输出扭矩;配有带制动的电机,对高提升或垂直的超大型门,刹车、制动对限位的准确度更高;无需定期调整或更换机件,大大减少了维修时间,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开门机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嵩岩,未经张嵩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043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