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壁金属连接输送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0472.0 | 申请日: | 2007-05-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6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庞舜源;庞铭德 | 申请(专利权)人: | 庞舜源;庞铭德 |
主分类号: | F16L19/028 | 分类号: | F16L19/028;F16B7/0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永裕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陈思聪 |
地址: | 528311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金属 连接 输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用或液体、气体输送用管材的领域,特别是薄壁金属管材。
背景技术
金属管材特别是不锈钢管材,在供水、供热、供气、栏杆、护栏、楼梯扶手等多方面广泛应用。而目前,大部分的金属管材在连接使用时往往使用损伤管端的铰螺纹牙或焊接连接方法,铰螺纹牙管材的壁厚需要为管壁的加工而预留足够的余量,造成金属材料浪费。采用焊接连接方法时,焊接温度过高时金属材质合金成分走失,而造成易生锈影响管材使用寿命,同时,存在安装困难,技术要求高,施工环境局限性大等缺点。根据中国专利03225536.5“一种输送连接管”采用的是管体端部隆起一圈凸环,金属连接管结构具有减少壁厚和连接简便的优点,但该方式局限于圆形管连接用途,如方形管,椭圆管等不规则管材就难以扩隆起一圈凸环,所以这些管材连接时采用连接工艺相对复杂的焊接方法,该方法施工难度大,安装速度慢造成工程成本增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出一种易于连接,连接牢固,用作输送时密封性能好的薄壁金属连接输送管,从根本上减少管材的金属材料耗用量,降低生产成本,减低连接的劳动强度。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薄壁金属连接输送管,管体为具有一定延展性的空心金属管,管体端部的外壁上隆起有至少三段中空凸台,各段凸台均处于与管体中心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上。进一步地,为使连接密封受力均匀,各段凸台之间等间距。为适应不同的连接,管体为空心圆形管或空心椭圆形管。还可以,采用管体为空心的多棱边管,各棱面上至少隆起有一段凸台。为保证连接的强度,各段凸台等高,凸台至管体端口的距离小于等于50mm,且其高度比管体外壁高出小于等于3mm。
这样的管材,用于液、气体输出时,只要配合密封圈、垫圈、管帽可直接与各种规格的管件、直通、三通、四通、弯头等牢固地密封连接。无须对管材端部进行损伤性加工或焊接,无须绞螺纹牙预留切割加工余量;非流体输送管材连接时只要与同口径的管件牢固连接即可,具有质轻,壁薄连接牢固密封性好,安装连接及拆卸快捷方便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与管件装配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3,本实施例采用不锈钢的空心圆形管材1,在管材1的端口附近分别径向加压,隆起形成五段相互独立的凸台11,各凸台11内部中空、且周边与管材1外壁平滑过渡,各段凸台11均处于与管材1中心轴线垂直的同一平面上,且它们之间的间距相等。当管材1与连接管件2装嵌密封连接时(如图3所示),将管帽4背向套进管材1内,在管材1端管加压形成各凸台11,将橡胶密封圈3放在凸台11的前方,再把管端插入连接管件2内,管帽4与连接管件2旋接,这样,各段凸台11与密封圈3、管帽4、连接管件2之间扣压、紧固一起,形成密封连接。实际使用时,凸台11与管材1端口之间的距离最好在50mm范围以内,管材1的壁厚最好不超出3.5mm,凸台11的高度最好比管体1外壁高出不超过3mm。
实施例二,参见图2,在一些特定的使用场合,也可采用多边棱柱形管如方形的管材1′,凸台11′共四段,分别成型于方形管材1′的四个棱面上。此外,在非密封、非输送连接时,类似的非圆形管材还可用作护栏、栏杆、扶手等结构的单纯连接。
当然,这里仅列举了两种较佳的实施方式,其它等同、类同的构造均应属于本专利的保护范畴,这里不再赘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庞舜源;庞铭德,未经庞舜源;庞铭德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0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扑翼飞机电磁转向装置
- 下一篇:多功能智能镜框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