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内燃机集热消声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0499.X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0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黄承义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承义 |
主分类号: | F01N5/02 | 分类号: | F01N5/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36000广西壮族自***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燃机 消声器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热能和环保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将内燃机排出的炽热尾气利用,并降低内燃机尾气燥声的装置的设计和制造。
二.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内燃机工作时会排出炽热的尾气,并伴随产生很大的燥声。室内的内燃机工作时,如果没有相应的设施对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燥声和尾气热量进行处理,室内的温度和燥声将会使人难以忍受。例如在船舶封闭的内燃机仓里,内燃机发出的炽热尾气和强烈的燥声使人很难在里面长时工作。对内燃机工作时产生的尾气热量和燥声带来的问题,现在有简单的消声器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降低燥声。此外也有人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设计,例如公开的CN92113882.2,名称为“内燃机尾气净化消音器”的专利申请,虽然结构比较简单,但只能对内燃机尾气净化和消音,不能对内燃机尾气的热量进行收集利用;公开的CN9105929.2,名称为“内燃机尾气净化消音器”的专利申请,也只能对内燃机尾气净化和消音,不能对内燃机尾气热量进行收集利用;公开的CN99211858.2,名称为“内燃机尾气净化消音器”的专利申请,同样是只能对内燃机尾气净化和消音,不能对内燃机尾气热量进行收集利用;公开的CN008812815,名称为“内燃机尾气处理装置”的专利申请,结构复杂,造价高昂,即使这样,也是只能对内燃机尾气净化和消音,不能对内燃机尾气热量进行收集利用。节约能源,多种途径利用能源,是全世界各国当前的任务。因此,如果设计制造一种既能够利用内燃机尾气热量,又能降低内燃机的燥声的内燃机集热消声器,一定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这种既能够利用内燃机尾气热量,又能降低内燃机的燥声的内燃机集热消声器出现在市面上。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制造一种内燃机集热消声器,能同时对内燃机的尾气进行集热利用和对内燃机产生的尾气燥声进行消声,以克服现时的内燃机消声器和内燃机尾气净化消音器的缺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内燃机集热消声器,包括筒体1、可与内燃机尾气排出管相接的尾气输入管2、设置于筒体1尾部的尾气输出管12,其特征在于:还具有置于筒体1内的与尾气输入管2相通的前缓冲室7、置于筒体1内的与前缓冲室7相邻的沸腾室10、置于筒体1内的与沸腾室10相邻的后缓冲室9、设置于筒体1上并与沸腾室10相通的蒸气出口3、设置于筒体1上并与沸腾室10相通的进水口4、设置于沸腾室10内的多根吸热通气管5,所述的前缓冲室7由与筒体1内壁封闭连接的前端板7和沸腾室前封板13隔成,所述的沸腾室10由与筒体1内壁封闭连接的沸腾室前封板13和沸腾室后封板14隔成,所述的后缓冲室9由与筒体1内壁封闭连接的沸腾室后封板14和后端板17隔成,所述的吸热通气管5两端分别穿过沸腾室前封板13和沸腾室后封板14。筒体1的外表面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状或棱柱体状。尾气输入管2的外表面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状或棱柱体状。尾气输出管12的外表面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状或棱柱体状。
采取以上措施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工作可靠,既能够利用内燃机尾气余热,又能降低内燃机的尾气燥声。
下面再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四.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主视图;
附图2是附图1的竖向剖视图;
附图3是附图2的A——A剖视图;
附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右视图;
附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主视图;
附图6是附图5的竖向剖视图。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述。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设计制造一种内燃机集热消声器,以便既能够利用内燃机尾气余热,又能降低内燃机的燥声。本实用新型由筒体1、可与内燃机尾气排出管相接的尾气输入管2、设置于筒体1尾部的尾气输入管12、置于筒体1内的与尾气输入管2相通的前缓冲室7、置于筒体1内的与前缓冲室7相邻的沸腾室10、置于筒体1内的与沸腾室10相邻的后缓冲室9、设置于筒体1上并与沸腾室10相通的蒸气出口3、设置于筒体1上并与沸腾室10相通的进水口4、设置于沸腾室10内的多根吸热通气管5组成。前缓冲室7由与筒体1内壁封闭连接的前端板18和沸腾室前封板13隔成,沸腾室10由与筒体1内壁封闭连接的沸腾室前封板13和沸腾室后封板14隔成,后缓冲室9由与筒体1内壁封闭连接的沸腾室后封板14和后端板17隔成,吸热通气管5两端分别穿过沸腾室前封板13和沸腾室后封板14,前缓冲室7和后缓冲室9通过吸热通气管5而气流相通。筒体1外表面为圆柱状或长方体状或棱柱体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承义,未经黄承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049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