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计算机输入装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2192.3 | 申请日: | 2007-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34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周裕棠;侯椗腾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33 | 分类号: | G06F3/033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计算机 输入 装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计算机输入装置,特别是一种将接收器固定在壳体一侧的计算机输入装置结构。
背景技术
常见的计算机周边输入装置,以鼠标为例,已摆脱连接线材的束缚,而逐渐朝向无线化发展,减少传统有线传输方式信号线对操作空间的限制。其中,无线鼠标通过蓝牙(Bluetooth)等无线通信协议传输的无线信号接收器(receiver)与计算机连系。
目前常见的无线信号接收器为了方便使用者携带,需要缩减无线信号接收器的体积,以符合使用者的使用需求,但是,无线鼠标与无线信号接收器分别为独立的构件,无线信号接收器在不使用的情况下,体积轻巧的优点反而会造成使用者在收藏时的困扰,存在着信号接收器在携带或是收藏时容易遗失的风险,这样将会导致无线鼠标由于缺少信号接收器而无法进行使用。
为了解决无线信号接收器不易收藏的问题,如台湾专利第545648号、第560653号、第555094号、及第I267020号等专利公开了一些无线鼠标结构,这些专利在无线鼠标本体内部设计有一收置空间,以供无线信号接收器收藏在其中。
上述专利虽然提供了一用以放置无线信号接收器的收藏空间,但仍然存在有下列的问题:使用者在装卸接收器时,仍需要以人工方式握持住接收器,而由壳体内部的收藏槽中拔出,或是塞入至收藏槽内,在取放接收器的过程中仍会有不便之处,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使用者取放附属装置的方便性,因而在实际操作及使用上并不顺手。
以上述专利中公开的无线鼠标为例,由于无线鼠标本体内部必须设计一收置空间,以供无线信号接收器收藏在其中,因而迫使鼠标内部的电路布线必须配合预留的收纳空间,从而会造成电路板线路设计上的限制,导致无线鼠标的结构过于复杂,体积外观过于笨重,且无法薄型化。在与笔记本电脑的搭配使用上,不方便收藏及随身携带,不符合便携式电子产品要求轻薄短小的设计概念,也造成制造成本的居高不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计算机输入装置结构,以改良现有技术中的无线信号接收器取放不便,以及无线鼠标内部的电路布线受到收藏空间限制,而导致鼠标体积无法薄型化而不便携带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计算机输入装置结构,包括一壳体以及一附属装置。其中,壳体一侧开设有一贯穿的结合孔,附属装置一端具有一勾扣件,以穿设过该结合孔,并勾扣于壳体的内侧面,以使附属装置固定在壳体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中的结合孔可开设在壳体的电池盖上,以使附属装置勾扣于电池盖,从而可随着电池盖一起固定在壳体的一侧。
本使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计算机输入装置结构,在壳体一侧开设有结合孔,以供附属装置勾扣并固定在壳体上。因而,本实用新型无须在壳体内部设计收藏空间,不仅可以大幅缩减计算机输入装置的体积,使得计算机输入装置更为薄型化,还可以方便使用者快速取放附属装置,也解决了附属装置容易遗失的问题。同时,将结合孔设计在可分离的电池盖上,不仅在制造上较为节省成本,且计算机输入装置的结构强度与美观性也不会受到结合孔的影响而降低。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剖面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不同型态的勾扣件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计算机输入装置
110-壳体
111-结合孔
112-电池盖
113-第一面
114-第二面
115-收置槽
1151-卡嵌部
116-导引斜面
117-电池容置室
120-附属装置
121-勾扣件
1211-弹性段
1212-勾扣段
1213-扣合部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计算机输入装置,包括但不局限于鼠标、轨迹球、网络摄影机、游戏控制器等计算机周边输入装置。在以下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中,将以无线鼠标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所附图式仅用于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昆盈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19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