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2265.9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09747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7-11-14 |
发明(设计)人: | 陈桂平;李大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桂平 |
主分类号: | C02F3/08 | 分类号: | C02F3/08;C02F3/10;C02F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4000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组合式 污水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水处理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集曝气与生物转盘(筒)于一体的组合式污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生物转盘污水处理工艺是现有的污水生物处理工艺之一,传统的生物转盘或生物转筒,是由多个相互间距较小的转动圆盘或圆筒固定在横轴上所构成的。它们均是通过电机带动圆盘或圆筒作连续转动,使生长在圆盘或圆筒及填料上的生物膜交替地与污水和大气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被吸附在圆盘上或圆筒内,在好氧微生物(即生物膜)的作用下氧化分解,从而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但是,上述处理装置及工艺均仅靠圆盘或圆筒的连续转动而使污水与大气接触,并没有采取措施增加水中氧的含量,因而常常会因水中溶解氧不足而产生臭气,对污水处理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装置,一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水中氧的含量小导致水中溶解氧不足而产生臭气,对污水处理效果产生不良的影响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传动机构、转轴、动力装置和生化反应槽,转轴转动穿过生化反应槽内,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与转轴的一端传动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曝气槽、曝气喷头和气泵,曝气槽设在生化反应槽的一端,两者之间的上半部留有缺口。在该曝气槽内装有曝气喷头,该曝气喷头与气泵连接;在所述的生化反应槽内装有生物转筒和生物转盘,该生物转筒和生物转盘安装在转轴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利用专门的曝气装置,克服了现有技术存在的由于溶解氧不足而产生臭气的缺点,极大地提高了对污水的净化效率。本污水处理装置将固着生长技术和悬浮生长技术的优势结合在一起,并将生物转筒和生物转盘优化组合在一台设备中,两者互为促进,在同样的设备条件下(如转盘直径一样),本装置的污水净化效果和处理能力比普通的生物转盘(筒)要高,同时具有耐冲击负荷能力强,污泥沉降性能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包括曝气槽1、动力装置13、传动机构2、转轴9和生化反应槽11,转轴9转动穿过生化反应槽11内,两者之间的上半部留有缺口作为污水流过的通道。生物转筒7和生物转盘8置于生化反应槽11内并安装在转轴9上,在曝气槽1内装有曝气喷头13,该曝气喷头与一气泵12连接。所述的动力装置通过传动机构2与转轴9的一端传动连接。
在所述生化反应槽11内有挡板10将其分隔成若干单元,生物转盘(筒)7、8分别位于各单元内。
所述的传动机构2由蜗轮蜗杆机构构成。在所述的曝气槽1的上端设有盖板3。
所述的转轴9的两端各通过一轴承4支撑安装在所述的生化反应槽11的两端的立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是,污水被加入曝气槽1内,由曝气喷头13和气泵12进行曝气,曝气后的污水流入生化反应槽11内进行生物化学处理后排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桂平,未经陈桂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226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装饰用立体板
- 下一篇:一种胶棉位置可调的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