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血液收集装置的卡固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3805.5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31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元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血液 收集 装置 固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血液收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血液收集装置的卡固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用于收集人体血液的收集装置,如某现有技术公开的血液的收集装置,包括袋体及分别容设于袋体内部的上、下板体、弹性体及扣片。弹性体夹持在相互枢接的上、下板体之间,并于上、下板体的中间处分别成形有相互卡固连接的卡钩。该卡钩包括从前述板体的内侧面垂直延伸的纵向段及从纵向段的末端延伸出的钩爪,从而利用各钩爪的相互卡接、及扣片扣固于上、下板体的一侧边处。这样组合成血液收集装置。
然而,公知的血液收集装置,虽具有简化制作流程及缩短装配工时的诸多优点,但其卡钩的搭接距离太短,且结构强度不佳,在放置一段时间后,经常由于弹性体的弹力作用向上、下板体的外侧顶抵,使卡钩产生向后的弯曲变形,从而使得上、下板体脱离相互卡接状态。因此的确有待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血液收集装置的卡固结构,其通过各卡钩的横向板及边板的设置,从而增加各卡钩的搭接距离与结构强度,可有效地防止卡钩的弯曲变形及因变形所造成的自动脱离现象。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收集装置的卡固结构,所述收集装置包括袋体、上板体、下板体及弹性体,在所述上、下板体的中间处分别成形有相互卡固连接的卡钩,其中,所述卡钩包括从所述板体的内侧面延伸的纵向段、从所述纵向段的末端水平延伸的横向板、及连接于所述纵向段及横向板并形成于其一侧的边板,且各所述边板分别形成于其纵向段的不同侧。
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血液收集装置的卡固结构,由于设有各卡钩的横向板和边板,因而增加了各卡钩的搭接距离和结构强度,可有效地防止卡钩的弯曲变形及因变形所造成的自动脱离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板体及弹性体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板体的局部剖视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板体及弹性体的组合外观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血液收集装置的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血液收集装置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主要零件标号】
【本实用新型】
袋体10
管状接头11
上板体20
中间板21 凸部211
第一卡钩212 通孔213
纵向段214 横向板215
左边板216 倾斜面217
左侧板22 轴座221
右侧板23 折线24
下板体30
中间板31 凸部311
第二卡钩312 通孔313
纵向段314 横向板315
右边板316 倾斜面317
左侧板32 枢轴321
右侧板33 折线34
弹性体40
小径圆环41 大径圆环4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进行详细说明。然而,附图仅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上、下板体及弹性体的立体分解图、下板体的局部剖视放大图及组合外观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血液收集装置的卡固结构,血液收集装置主要包括袋体10(如图4所示)、上板体20、下板体30及弹性体40,其中:
上板体20由矩形中间板21、二分别连接于中间板21的左、右侧板22、23构成,并于中间板21与左、右侧板22、23的相接处分别成形有折线24。从而使左、右侧板22、23可相对于中间板21产生挠性变形。另在中间板21的内部中央处向下延设有圆形凸部211,在凸部211上成形有第一卡钩212及形成于第一卡钩212前方的通孔213。第一卡钩212包括从中间板21的内侧面垂直延伸的纵向段214、从纵向段214的末端水平延伸的横向板215、及连接于纵向段214和横向板215并形成于其一侧的左边板216。在横向板215的末端成形有倾斜面217,又在左侧板22的外侧中间处成形有轴座2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380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