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医疗用双管式输液管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156.0 | 申请日: | 200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558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钟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 双管 输液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涉及一种在医疗手术中医师为病患体接管时所使用的双管式输液管组。
背景技术
以往,双管式输液管组被医师运用于腹腔手术中,用以对病患体进行密闭局部给水或冲洗医疗过程的高流速冲洗套,其具有由两管体并列后通过该两管体外管壁相接触部位粘接而成的输液管组,并在该输液管组两端部处皆形成分叉,从而能与所需使用的医疗器材相连接。
然而,上述输液管组中,由于其两管体外管壁皆为光滑的圆表面,因而不具辨识的效果,故医师、护士等医疗人员无法轻易地由该两管体外观得知其内部分别传输何种液体,因此存在对病患体的医疗过程造成影响的危险,严重的甚至导致医疗事故。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人为改善并解决上述的缺陷,乃特潜心研究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终于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本实用新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可提供一种医疗用双管式输液管组,其主要利用两管体相接合处的结构,一方面提供便于两管分叉时的撕裂、另一方面可更进一步作为两管差异上的辨识。
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用双管式输液管组,包括皆呈中空状并具有外管壁的第一管体与第二管体,且在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上设有多个沿其管轴向延伸的突条,这些突条环列在第二管体的管外壁处,并皆具有连接在第二管体的外管壁上的根部,由其根部向外呈渐缩状;其中,这些突条中,有一个突条的根部向外渐缩而具有连接在第一管体外管壁的顶部,以使第一、第二管体并列而相连接。由此,即可通过用以连接第一、第二管体的突条达到上述的目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医疗用双管式输液管组,利用两管体相接合处的结构,一方面能够使两管便于分叉而撕裂,另一方面使医护人员容易辨认两管差异,防止在医疗过程中造成医疗事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管端处的局部示意图;
图3为图2的3-3断面剖视图;
图4为图3的A部分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组接成高流速冲洗套的外观立体图。
在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 第一管体 10 外管壁
2 第二管体 20 外管壁
21 突条 210 根部
211 顶部 3 高流速冲洗套
30 接头 31 分叉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观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疗用双管式输液管组,其包括彼此并列相连的第一管体1及第二管体2所构成;其中:
第一、第二管体1、2皆为内部呈中空的管体,且具有一定的延伸长度,两个管体1、2内部可用以供水、血液等液体传输,并能够单独连接接头30或分叉管31,以构成高流速冲洗套3(即如图5所示)。
如图2及图3所示,在本实用新型所举的实施例中,主要在第二管体2的外管壁20上,设有多个沿其管轴向延伸的突条21,且突条21均匀环列在管外壁2处;当然,也可在第一管体1的外管壁10上设置所述的突条21,并不限仅有第二管体2;也可以进一步定义在外管壁20设有所述突条21者即为第二管体2,而外管壁10呈圆面者则为第一管体1。
如图4所示,所述突条21具有连接在第二管体2外管壁20上的根部210,以由根部210向外呈渐缩状而成型,且在突条21中,至少一个突条的根部210向外渐缩后具有连接在第一管体1外管壁10的顶部211。由于突条21沿着第二管体2的外管壁20的管轴向延伸,故能与第一管体1并列而相连接。同时,由于用以连接第一、第二管体1、2的突条21由第二管体2朝向第一管体1而呈渐缩状,因而能由该突条21与第一管体1相连的顶部211撕裂,以将第一、第二管体1、2在彼此两端部处分别撕裂而成分叉状,以作为连接接头30或分叉管31来使用。
根据上述的构造组成,即可得到本实用新型医疗用双管式输液管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太平洋医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1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压沉箱气压自动调节系统
- 下一篇:坡面低层气流加热抬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