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胎压面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4277.5 | 申请日: | 200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64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孙长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长卫 |
主分类号: | B29D30/54 | 分类号: | B29D30/54;B29D30/52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0083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胎 压面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翻新技术,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的轮胎压面机。
背景技术
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汽车工业在我国得到了极其长足的发展,保有量极其巨大。而且随着经济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汽车的普及程度将进一步加深。
汽车的关键部件之轮胎,其在长期的运转中,与地面磨擦会使其表面的胶层迅速磨损,当胎面磨损到一定程度后,轮胎将无法有效保证车轮与地面产生足够的磨擦力,于是汽车在行驶中易发生打滑或刹车失效,从而影响汽车的安全性能。为了保证车辆的安全行驶,必须更换新轮胎。
更换轮胎,将会产生大量的被遗弃的废旧轮胎,如果不能加以有效利用,不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而且也会造成现有资源的巨大浪费。
目前,对于废旧轮胎的主要再利用方法是通过修补轮胎磨损面,从而使其达到再生使用的目的,即轮胎翻新。
现有的轮胎翻新其大致的流程为:先将经预硫化轮胎胎面(以下简称胎面)贴合在经过打磨的旧胎体上,经过压合送入硫化罐内进行硫化处理,从而达到翻新轮胎的目的。
然而,胎面具有一定韧性,在压合时很难做到胎面与轮胎面平整贴合,现有的轮胎压面机大多采用手动控制,很容易造成压合时压力不均、贴合不平整、贴合面有气泡、脱胶等缺陷,这些都将对翻新的轮胎使用造成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轮胎压面机,以达到快速、高效进行轮胎翻新贴面,克服现有压面机所造成的各种缺陷和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轮胎压面机,包括轮胎旋转装置、胎面压紧装置和机柜,其特征在于:所述轮胎旋转装置包括一转动轴,所述转动轴一端与位于机柜内的动力源相连,所述胎面压紧装置包括压胎轮和驱动压胎轮沿轮胎径向移动的压紧部分以及驱动压胎轮沿轮胎轴向移动的调整部分,所述压紧部分为一气缸机构,所述调整部分为一双向螺杆机构。
所述转动轴另一端设置有轮盘压头,所述轮盘压头与转动轴之间以螺纹相连接。
所述气缸机构包括气缸缸体、主轴,还包括有一对导向轴,所述主轴和导向轴均与压胎器支架相连,压胎器支架上固定有压胎轮。
所述压胎轮穿置于一轴上,所述双向螺杆机构包括一与该轴平行设置的螺杆,螺杆上设置有与所述压台轮相连的螺母,螺杆端部设置有手柄,所述压胎轮可随手柄驱动沿轴向移动。
所述机柜面板上设置有显示气缸和转动轴工作状况的电压表及电流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转动轴侧向设置胎面压紧装置,同时还设置有可调整压胎轮轴向移动的调整装置,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压紧装置的气缸的传动力压紧胎面,另一方面,可以在操作过程中,均匀调节压胎轮的轴向位置,实现全面、均匀贴合,从而避免贴合后的轮胎面有鼓包、气泡、脱胶的缺陷,提高轮胎翻新的贴合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结构示意图。
转动主轴15一端经转动轮盘14与机柜13内设置的动力源相连,轮胎贴面时,将胎体固定于转动主轴15上,轴端用轮盘压头16紧固胎体,轮盘压头16与转动主轴15之间用螺纹连接。
机柜13上部设置有机头2,机头2上方设置有气缸1,下方设置有支架4,支架4通过气缸主轴6与气缸相连并随气缸主轴6上下移动,支架4和机头2间设置有一对导向轴5。
支架4上设置有一对相互平行的光轴和双向螺杆7,光轴上设置有压胎轮9,压胎轮9与设置于螺杆7上的螺母相连,螺杆7一端设置有手柄8,转动手柄8可以驱动压胎轮9左右移动。
机柜13面板上设置有电机调速器10以调整机柜13内动力源的输出转速,机柜13面板上还设置有电压表或电流表11,还设置有一组控制开关12,其分别控制电源开关、正转开关、反转开关,还可以设置工作状态指示灯。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实质进行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长卫,未经孙长卫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427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