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板光纤绕盘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5112.X | 申请日: | 2007-07-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2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戴嘉鹏;江文兵;李玉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8 | 分类号: | G02B6/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龙洪;霍育栋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板 光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绕盘,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单板上的光纤绕盘。
背景技术
目前在电子设备的机箱中,对于光纤余纤有多种放置方式,如采用尾纤收容盘、光器件的光纤管理单元以及接线盒等。然而对于在单板上采用的光电模块引起的余纤的专用处理装置,目前技术尚不成熟。现有对单板余纤的处理方式通常为用粘贴扣带进行绑扎,或者如图1所示,将线扣001固定在PCB板002上,通过将光纤003穿过线扣001的方式对光纤定位。
然而,由于单板上使用的光电模块不同,所以连接光模块所用的光纤长度也不相同,从而导致较长余纤的产生。使用现有技术,将会导致余纤固定混乱、单板生产工艺复杂,更重要的是在单板安装和拆卸过程中容易将余纤刮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方便、有效地处理单板余纤的单板光纤绕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单板光纤绕盘包括:绕盘,在绕盘上设置有光纤限位装置。
进一步,绕盘包括:柱状绕盘和底盘,底盘套装在柱状绕盘的底部,底盘的直径大于柱状绕盘的直径。
进一步,光纤限位装置为设置在底盘上沿底盘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倒L形的角板。
进一步,光纤限位装置为在底盘上沿底盘圆周方向间隔开设的若干个通道。
进一步,光纤限位装置为设置在底盘上沿底盘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环状部。
进一步,在柱状绕盘的上部设置有固定光纤的固定装置。
进一步,固定装置为在柱状绕盘的圆周方向上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径向向外延伸的压板或沿柱状绕盘的圆周方向径向向外延伸的环状凸部。
进一步,在底盘上与角板和压板分别对应的位置上还设有第一方口和第二方口。
进一步,在底盘的下表面上还设有用于固定的安装装置。
进一步,安装装置采用至少一个安装柱,安装柱的一端与底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螺孔,或采用点焊或胶粘形式。
通过将余纤盘绕在绕盘和光纤限位装置之间,从而扩大了余纤盘绕容量且余纤长度容易控制,避免了单板在安装及拆卸过程中刮断余纤并可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余纤固定结构的典型形式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单板光纤绕盘的上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单板光纤绕盘的下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单板光纤绕盘使用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单板光纤绕盘包括:绕盘1以及光纤限位装置。其中光纤限位装置设置在绕盘1上,用于将引入本实用新型的单板光纤绕盘的光纤限制在任意两个光纤限位装置之间,从而使得当光纤在盘绕绕盘1时光纤无法在绕盘1的径向移动,扩大了绕盘1的容量,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单板光纤绕盘可以适应单板对于各种不同余纤长度的需要。
绕盘1包括:柱状绕盘2和底盘3。底盘3套装在柱状绕盘2的下部,其直径大于柱状绕盘2的直径,柱状绕盘2的下端面与底盘3的下端面处在同一平面上,柱状绕盘2与底盘3可注塑为一体。
光纤限位装置间隔设置在底盘3的圆周方向。光纤限位装置可以采用倒L形的角板4,其窄端与底盘3固定连接,其宽端外端面面向底盘3的轴线。通过对于角板4数量的控制可以更加方便、有效地控制光纤的盘绕长度。
在柱状绕盘2的上部,设置有防止盘绕在该柱状绕盘2上的光纤由其上端面脱出的固定装置。该固定装置可以采用沿柱状绕盘2的圆周方向间隔设置的若干个压板5,该压板5与柱状绕盘2为一体,且其上表面与柱状绕盘2的上端面处在同一平面上。当然该压板5也可以采用其它替代结构,或可通过各种方式安装在柱状绕盘2的外表面上。该固定装置还可采用沿柱状绕盘2圆周方向的径向向外延伸的环形凸部。
为使绕盘1易于模具成形,在底盘3上相应于角板4和压板5的位置上增加了第一方口11和第二方口12。因此,可以实现靠破,从而模具可设计为上下模直接成型,无需抽芯结构,模具设计简单,成本低。
如图3所示,在底盘3的下表面还设有将本实用新型的单板光纤绕盘安装于单板9上的安装装置。该安装装置为一组安装柱6,该安装柱6一端与底盘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另一端开设有螺孔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1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