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针灸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355.3 | 申请日: | 2007-07-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57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丁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红 |
主分类号: | A61H39/08 | 分类号: | A61H3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9北京市海淀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针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针灸针,尤其涉及一种可用套管进针,可控制进针深度的针灸针,属于医疗器械领域。
技术背景
针灸是利用针具对经脉穴位针刺来治病,是一种重要的中医治疗方法,是祖国医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几千年来对中国人民的健康做出重大贡献。但是针灸针本身却是一个发展缓慢的过程。传统的针灸针是用不锈钢材料制成的圆柱体,一般可分为针体与针柄两部分,医生在使用传统针灸针时,直接用手指持针刺入患者各个穴位,完全凭感觉经验确定进针的深度,所以不同的医生虽然疗法相同,疗效却有很大差别,传统的针灸容易造成医源性感染,也存在定位不准确,用力不均匀等现象,给患者带来痛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根据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准确控制针灸时进针深度、能避免医源性感染的、操作更为方便的套管式针灸针。
本实用新型式这样实现的:该针灸针包括套管和置于套管内的针灸针,针灸针是由结合为一体的针尖、针体和针柄三部分组成,管套下端为可容纳针体通过的小细孔,管套上端内部有圆柱形的限位器,管壁上有一条滑道豁口,豁口的走向与针体基本保持平行,且豁口边上标有刻度,管壁外侧有与限位器相连的手柄。当限位器与管道顶部平行时,针尖与管道底部平行,针柄刚好与限位器接触。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1.能根据不同体态人的需要有效的控制治疗时进针的深度,把治疗数量化,治疗方案个性化,提高进针的准确度与安全性。2.能避免用手指直接触摸并污染针体,减少了医源性感染的几率。3.针灸针可随意替换,避免了交叉感染。4.能有效的控制进针的方向角度,保证进针快速、位置准确,解决了现有手法进针操作复杂、费时、费力的缺陷。5.本实用新型造价低廉,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易掌握,治疗效果好,无副作用,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2为施针时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管套,2.针尖,3.针体,4.针柄,5.细孔,6.限位器,7.豁口,8.手柄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管套1和置于套管内的针灸针。针灸针是由结合为一体的针尖2、针体3和针柄4三部分组成。管套下端为可容纳针体通过的小细孔5;管套上端内部有圆柱形的限位器6,限位器6中心有一条可容针体通过的小孔,管套壁上有一条滑道豁口7,豁口7的走向与针体3保持平行,且豁口7边上标有刻度,管壁外侧有与限位器6相连的手柄8。当限位器6与管道顶部平行时,针尖2与管道底部平行,针柄4刚好与限位器6接触。
使用时,先根据患者的体型特征以及施针部位确定需进针的深度,根据刻度沿豁口滑动手柄以带动限位器至合适位置,固定。然后用套管对正穴位,旋转针柄平稳进针。当进针至合适位置时,限位器会阻止针体的进入,避免了针灸针进入穴位过深或过浅的情况,使施针的过程量化。
该实用新型所用材料均符合国家医疗卫生标准。经临床验证,使用操作方便,治疗效果好,安全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红,未经丁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35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折叠式蜂窝纸板包装箱
- 下一篇:多向柱体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