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珠螺杆的循环器定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5424.0 | 申请日: | 2007-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592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8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2 | 分类号: | F16H25/2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滚珠 螺杆 循环器 定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滚珠螺杆的组构件,尤其涉及一种滚珠螺杆的循环器的定位结构。
背景技术
滚珠螺杆配合一螺帽予以相互螺接,是线性传动常见的方式之一。其动作原理上,是可通过转动滚珠螺杆而使螺帽得以沿滚珠螺杆的轴向移动,进而将轴传动转变成线性传动型态。
另外,设置于滚珠螺杆与螺帽之间的滚珠,因螺帽长度的局限,因此必须通过滚珠循环机制的设置,令滚珠可不断循环回流使用,而此机制目前业界多称之为循环器。该循环器通常是组设定位于螺帽的螺纹槽两端处。目前此种循环器的组设定位结构的组设型态并不只单一种,例如通过扣环(如C型扣环)定位循环器的结构型态。至于此种结构型态的典型实施例,请参阅台湾专利证书号M276915《滚珠螺杆端循环装置》新型专利。其通过定位循环器的C型扣环邻侧,是另外迭组一密封片而共同卡组于滚珠螺杆的螺帽所设一环凹槽中(参照该申请的权利要求3所界定的)。
但是此现有结构就实际组装经验中发现,除了该密封片所造成的材料成本增加问题之外,该C型扣环连同密封片卡入所述环凹槽之后,实际上仍旧会有配合间隙存在,以致循环器还是无法被有效稳固定位。如此当该循环器面对滚珠螺杆运作时所产生的轴向及径向负载时,将容易发生松动偏离本位,进而影响滚珠循环移动顺畅性的严重问题。而业界针对此种问题,于实务上,通常必须再增加一道加工程序,通过冲压手段令该环凹槽的一侧壁缘产生局部区域朝C型扣环方向变形抵压的工序。如此虽然确实令该C型扣环与环凹槽之间的间隙得以消除,但显然因为加工程序的增加而相对造成制造成本的增加以及产程效率的降低,实不符较佳的产业利用效益。
另一种解决方法,如美国专利第5,664,459号所揭示的,其主要通过令该C型扣环周边形成导斜面的设计,使得该C型扣环组入环凹槽中向外弹性撑开时,得以利用其导斜面与环凹槽内壁斜面抵迫而达到越迫越紧的定位效果。但是,此种现有结构于具体实现上就生产业界而言,由于C型扣环为标准制式的零件,原本是一种成本相当低帘、取得容易的组件,若因此而必须另外开模制造出周边具导斜面的特异型态,其制造成本势必将大幅提高,且其细微的金属环体上要再形成符合功能要求的精确导斜面部位,恐怕将面临另一技术层次突破上的难题,所需耗费的高昂成本显为一般业界所难以接受,故此一现有结构同样存在颇大的盲点而难以克服以及被普遍使用。
因此,针对上述现有滚珠螺杆的循环器定位结构所存在的问题点,如何开发一种更具理想实用性的创新结构,为使用者所企盼的,也是相关业者须努力研发突破的目标及方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滚珠螺杆的循环器定位结构,以稳固定位循环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滚珠螺杆的循环器定位结构,所述循环器组设于滚珠螺杆的螺帽构件预定部位,该循环器包括有滚珠循环孔以及定位端,其中该定位端对位于该螺帽构件所设的扣件容置空间其中一侧处,该扣件容置空间中组入一定位扣件,该定位扣件至少界定出一侧面部以及一周缘部,且该侧面部面对循环器的定位端;该循环器的定位端并设有至少一凸出部,且所述凸出部朝定位扣件的侧面部凸伸状态。
所述定位端为一平面状、或板片状、或块状型态。
所述凸出部可为由该循环器的定位端表面一体成型。
所述凸出部为分别制成再组合于该循环器的定位端的组合式型态。
所述凸出部的断面形状可为:半圆形、锥尖形、梯形、三角形的型态。
本实用新型主要通过循环器的定位端设有凸出部,且该凸出部朝定位扣件的侧面部呈凸伸状的创新独特设计,可利用该凸出部抵紧该定位扣件的侧面部,进而达到确实消除定位扣件与扣件容置空间之间配合间隙、有效稳固定位循环器的实用进步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分解立体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循环器放大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仅定位扣件分解的立体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较佳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3、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滚珠螺杆的循环器定位结构的较佳实施例,但此等实施例仅供说明用,在专利申请上并不受此结构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银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4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