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扇叶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475.3 | 申请日: | 2007-08-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29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洪银树;李明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凖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燕秋 |
地址: | 中国台湾高雄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扇 叶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扇的叶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分流、引导气流作用的风扇叶轮,其可以改善习用扇叶的背风面附近的紊流情形,以降低空气阻力,提升出风量与风扇使用效率。
背景技术
如图1、图2所示,习用的风扇叶轮包含有一轮毂10,轮毂10周边延伸环绕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扇叶11。当风扇叶轮由马达(图中未示)带动时,其周边的空气将因为风扇叶轮的旋转而被驱动形成流场。
再如图2、图3所示,风扇叶轮的每一片扇叶11都具有一迎风面12与一背风面13。当风扇叶轮旋转时,空气承受扇叶11的迎风面12的推送,使扇叶11的背风面13附近的压力骤降而形成一负压区,为了取得压力的平衡,该负压区会将其周边的空气吸入,并承受下一片扇叶11的迎风面12的推送而形成一循环。
但是,上述风扇叶轮的负压区吸入其周边的空气之后,分别由扇叶11上、下两侧吸入的空气会在扇叶11的背风面13末端汇合形成紊流区14,且紊流区14内的气流因为不断的互相冲击、抵消效应而产生涡流及噪音,使得风扇的出风量降低,影响散热效能。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于提供一种风扇叶轮,其可解决习用结构的扇叶背风面附近的紊流情形,使流场顺畅,以降低空气阻力,提高风扇出风量。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风扇叶轮,其包含一轮毂,所述轮毂周边延伸环绕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扇叶,所述扇叶具有一迎风面与一背风面,其特征在于:所述背风面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导流部。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位于接近所述扇叶的外缘末端处,并与所述风扇叶轮的旋转径向呈水平方向设置,将所述扇叶的背风面区分为上、下两个部份。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导流部本身以及导流部与所述扇叶的交接处设有呈弯弧形状的导流弧角。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扇叶采用轴流式扇叶或鼓风式扇叶其中的一种。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扇轮在空气分别由扇叶上、下两侧被吸入时,在导流部的分流与引导作用下,可避免气流因为互相冲击、抵消而产生涡流、噪音与效能损失,同时减少扇叶受风切影响,可提升稳定度,达到最佳的散热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习用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图2是习用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图3是习用结构扇叶所带动的流场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扇叶所带动的流场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另一种实施型态扇叶所带动的流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及功效,现举以下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说明如下:
如图4、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风扇叶轮包含有:
一轮毂20,轮毂20周边延伸环绕有多个呈放射状排列的扇叶21,其中扇叶21可采用轴流式扇叶或鼓风式扇叶中的一种,图中所示为一种鼓风式扇叶。
各扇叶21具有一迎风面22与一背风面23,其背风面23上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导流部24,且导流部24的较佳位置在接近扇叶21的外缘末端处,并与风扇叶轮的旋转径向呈水平方向设置,使扇叶21的背风面23被导流部24区分为上、下两个部份。
再如图6、图7所示,当风扇叶轮由马达(图中未示)带动时,其周边的空气将因为风扇叶轮的旋转而被驱动形成流场,而且空气被扇叶21的背风面23附近的负压区吸入之后,分别由扇叶21上、下两侧被吸入的空气因为有导流部24的分流与引导作用,更容易紧贴着扇叶21表面流动,同时避免因为气流互相冲击、抵消所产生的涡流与噪音的情形。
再者,当气流紧贴着扇叶21表面流动时,一方面会对扇叶21产生一辅助推力,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扇叶21受到风切影响以提升其稳定度,并提供最佳的散热效能。
另外,如图8所示,导流部25本身以及导流部25与扇叶21的交接处,可以设计为呈弯弧形状的导流弧角,使气流更容易紧贴着扇叶21表面流动,以避免小紊流的产生。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风扇叶轮利用扇叶21背风面23上导流部24的设计,使得分别由扇叶21上、下两侧被吸入的空气因为导流部24的分流与引导作用,可避免气流互相冲击、抵消,维持风扇叶轮的正常出风量与散热效能,此特点在同类产品中实属首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型态,凡应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或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凖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凖电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47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橡皮头和备用铅芯的自动铅笔
- 下一篇:多功能躯体固定床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