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射押成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580.7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71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陈淑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淑美 |
主分类号: | B29C49/06 | 分类号: | B29C49/06;B29C45/53;B29C49/56;B29C4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成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射押成型机,特别是指一种用于制造中空环形的塑胶套体的射押成型机。
背景技术
一般中空环形的塑胶套体(如避震器用的环形防尘套),是通过一挤压成型机来压铸成型,所述的机体包含两个可相向移动对接以界定出一模形空间的外围模具、一轴向伸入所述的模形空间中的中心模杆,与一将塑料挤入所述的模形空间中的押出单元。制造时,驱动所述的外围模具夹合在中心模杆外围,接着启动押出单将塑料挤入外围模具与中心模杆之间,待塑料定型为成品之后,令所述的外围模具分离张开,并让中心模杆抽离所述的成品,以成型出所述的成品。
然而,由于中心模杆较不容易抽离出成品,所以成品较不易脱模,况且制造时,是先令外围模具相对接合,然后再将塑料挤入的制造方式,此将使具有适当流动性的塑料会流入外围模具的缝隙中,使所制成的成品毛边较多,造成成品的品质粗糙不精致,而有待改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在提供一种射押成型机,其制成的成品无毛边,质量较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射押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含:一押料装置,用于将塑料熔融混炼且往前押出,并包括一位于前端且让熔融塑料由此通过押出的中空接管;一射料装置,安装在所述的押料装置前方,并包括一固定衔接所述的接管的中空外环座、一轴向固定安装在所述的外环座中的中空内环座、一轴向穿伸在所述的内环座的中心杆、与一可上下移动并能将熔融塑料往上挤推的射料环塞,所述的内环座具有一逐渐向上缩束的外模嘴,在所述的内、外环座间一顶端连通接管的导流空间,且在内环座、中心杆与射料环塞之间界定出一底端连通导流空间的环形储料空间;一拉引吹气装置,包括一对应在所述的射料装置上方的活动板、一固定在所述的活动板下方的夹持单元、一带动所述的活动板连同夹持单元上下移动的拉引驱动单元、一驱动所述的夹持单元往外张开的夹持驱动单元、与一安装在所述的夹持单元中央且供空气进入的吹气孔,与一夹模装置,所述的夹模装置包括两个分别安装在射料装置的上方两侧的模具,所述的模具可相向移动对接闭合而界定出一模型空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是利用中空吹气押出成型的概念来设计,所以不需要现有中心模杆的设置,因此在脱模上较为容易,况且在制造上,熔融塑料是先被拉伸成中空管状后,再令所述的模具对接闭合,接着才凭借吹气成型,所以已具胚形的塑料不易流动到模具的缝隙中,成品较不会有毛边的形成。
附图说明
图1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射押成型机的立体图;
图2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押料与射料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3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拉引吹气装置的立体图;
图4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拉引吹气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5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储料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拉伸-射料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闭模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8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开模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图9所示是本实用新型开夹过程的剖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押料装置;11-料管;12-料斗;13-螺杆;14-接管;2-射料装置;21-固定板;22-固定杆;23-外环座;24-内环座;241-导流壁;242-外模嘴;25-中心杆;26-中心杆驱动单元;27-射料板;28-射料环塞;201-导流空间;29-活塞驱动单元;202-储料空间;3-拉引吹气装置;31-悬固座;311-顶壁;312-底壁;313-导杆;32-活动板;33-夹持单元;331-支架;332-夹爪;333-心管;334-弹簧;335-塞头;336-导块;337-夹爪片;338-夹爪套管;339-冷却套管;34-拉引驱动单元;341-缸筒;342-缸轴;343-顶块;35-夹持驱动单元;351-套环;352-平杆;353-连杆;354-气压棒;36-吹气孔;37-下限位单元;371-下挡块;372-下气压棒;38-上限位单元;381-上挡块;382-上气压棒;4-夹模装置;41-夹模板;42-模具;44-模型空间;43-夹模驱动单元;5-裁切装置;6-质检装置;7-夹持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淑美,未经陈淑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5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绕柱飞龙
- 下一篇:妇得康泡沫剂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