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送风机壳体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5587.9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6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蓝时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蓝时启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送风机 壳体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送风机壳体组结构。
背景技术
公知的送风机壳体结构,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其壳体1由框板10及侧板12所组成,其中框板10内壁缘为一种由小渐大所形成的平滑顺畅的曲度,且其曲度是从起始点以逆时针方向延伸至终止点所形成的曲度;同时,该框板10的起始点至气口120中心间的距离A小于框板10最左侧至气口120中心间的距离B,而距离B小于框板10左下侧至气口120中心间的距离C,而距离C小于框板10内壁缘最下方至气口120中心间的距离D,而距离D小于框板10内壁缘最右侧至气口120中心间的距离E,以形成A<B<C<D<E的渐近式渐大的平滑顺畅的曲度;
该侧板12位于框板10的两侧,且该侧板12与框板10之间的接触面相互组设而形成有中空状空间部13的壳体1,并使侧板12顶缘与框板10顶缘间形成通风口14;而且,该侧板12上设有贯穿的气口120,使该气口120能与空间部13相连通,使马达20及风扇25组设于空间部13内运转时,使得气体从气口120外侧被吸入后沿着框板10内壁缘流窜,受框板10内壁缘为由小渐大的平滑顺畅曲度的引导,使风扇25能顺势将气体往较大空间的区域方向挤推流窜,直至该气体顺着框板10的曲度顺势流经至通风口14后,直接向外侧排出。
上述设计方案虽能达到原先所设定的设计目的,深受业界及一般操作者赞许,然而鉴于业界对技术的研发日新月异,不余遗力,因此本申请人更努力研究改进,使其更加完美实用;而且近来,发明人在经历无数次更新实验以及归纳消费者的实际使用的反馈意见,发现尚有下列问题有待进一步改善:
由于一般通风口外侧均会接有中空状的连接管,该连接管会受地形地物的限制而形成有数个转弯处,因此,当连接管的长度愈长或转弯处愈多时,会因气体阻塞于连接管内,而使得从连接管末端被排出的气体量变得相当少或流量变得相当小,进而影响了其气口的吸力,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如何开发出一种能提高通风口内朝外侧排出气体的瞬间流速及提高排气时的气体压力,以增加较长连接管或多转弯式连接管的排气能力,进而提升气口的吸气能力,为消费者企盼解决的,更是从业者急需努力研发的一大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送风机壳体组结构,该结构能提高通风口内朝外排出气体的瞬间流速及提高排气时的气体压力,提升气口的吸气能力。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送风机壳体组结构,包括壳体组,其由框板及侧板组成,所述侧板位于框板的两侧,且侧板与框板间的接触面相互组设而形成有中空状空间部,侧板顶缘与框板顶缘间形成通风口;侧板上设有贯穿的气口,气口与空间部相连通;所述壳体组内壁缘的曲度为前段曲折式及后段渐大所组成的曲度。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在使用时,其空间部组设有马达和风扇,所述由小渐放大、再渐缩小后、再渐近放大的曲度指从框板内壁缘起始点与侧板的气口中心点间的距离开始至框板内壁缘终止点与气口中心点间的距离为止、或是指从框板内壁缘起始点与风扇外径间的距离开始至框板内壁缘终止点与风扇外径间的距离为止、或是指从框板内壁缘起始点与马达轴心间的距离开始至框板内壁缘终止点与马达轴心间的距离为止。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内壁缘左下侧形成有收束位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组内壁缘的曲度为具有不同中心点的相同曲度相互连结而形成的单一板体的曲度、或是为具有不同中心点的不同曲度相互连结而形成的单一板体的曲度、或是为具有相同中心点的不同曲度相互连结而形成的单一板体的曲度、或是通过不同中心点的相同曲度的数个板体相互连结而形成的、或是通过不同中心点的不同曲度的数个板体相互连结而形成的、或是通过相同中心点的不同曲度的数个板体相互连结而形成。
本实用新型送风机壳体组结构通过单一板体或数个板体相互连结而形成一种由小渐放大再渐缩小后再渐近放大的不顺畅或前段曲折式后段渐大的不顺畅的曲度所形成的框板,且使侧板组设于框板的侧方形成有中空状空间部的壳体组,并使空间部能分别与通风口及侧板的气口呈连通,以致使马达及风扇在组设于空间部内运转时,会使得气体从气口外侧被吸入后而强迫其沿着框板内壁缘流窜,且受框板内壁缘不顺畅曲度的作用而能改变气体于空间部内的压力值,提高从通风口内向外侧排出的气体瞬间流速或排气气体压力值,以确实提高较长连接管或多转弯式连接管的排气能力,进而大大提升其气口的吸气能力。
附图说明
图1是公知的送风机壳体结构的组合剖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送风机壳体结构应用时的组合剖面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蓝时启,未经蓝时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558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