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点火开关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6074.X | 申请日: | 2007-07-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3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王上聚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亚伯兰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27/06 | 分类号: | H01H27/0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卢业强 |
地址: | 325200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点火 开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关,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点火开关,主要用于汽车或工程车辆,能够开启或关断整车多路负载用的电源。
背景技术
现在的汽车或工程车辆所用的点火开关,电性能通断结构均是由(电解铜)动触点、(电解铜)静触点、弹簧、转子、外壳组成,其中静触点铆接在底座上,弹簧和动触点装在转子中。其工作原理是:当点火开关钥匙扭动时,带动锁芯和转子扭动,动触点与转子一起扭动,而静触点是固定的,当动触点扭动到与静触点接触时,开关接通。但是由于这种开关的动、静触点是滑动接触,从而形成相对摩擦,而造成动、静触点易磨损,缩短了点火开关的使用寿命,并且在接通或断开时会形成电源高频自振杂波,由于摩擦所产生的碎屑和金属颗粒与油脂高温碳化物而形成的混合物致使静触点之间桥接短路,严重时会引发火灾。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无动静触点间的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无电源高频自振杂波、无静触点桥接短路的点火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种点火开关,包括外壳、静触点、动触点、转子,静触点固定在外壳内,动触点与静触点间隔并与转子连接,还设有顶杆,其一端与动触点连接,另一端与转子内的凸轮滑动配合。
由于顶杆的一端与动触点连接,另一端与转子内的凸轮滑动配合,从而将转子的圆周运动转换为顶杆的上下直线运动,使得动静触点之间由滑动接触变为上下对碰接触,实现了无动静触点间的机械磨损、使用寿命长、无电源高频自振杂波、无静触点桥接短路的点火开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断开时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接通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将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2可以看出,静触点4铆接在插片1、2中,动触点6铆接在动触片5上,并和动触片弹簧17一起安装在动触片座18的定位槽内,簧片16的一端卡在动触片座18的窄槽内,另一端在辅助块7的U形限位槽内,顶杆13的杆柱穿过回位弹簧14及导套8的中心孔,并与簧片架15铆接,导套8与外壳3的内孔紧配合,簧片架15的两端伸入辅助块7的U形限位槽内,摆块12安装在外壳3的定位槽内,依靠摆块12定位孔与外壳3定位槽内凸块定位,摆块12的另一端与凸轮11、顶杆13接触,转子10的一端定位在壳体9定位孔中,另一端定位在外壳3定位孔中,凸轮11铆接在转子10中。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断开时的示意图。当转子10受锁芯组件传动而转动时,并且当凸轮11处于高点时,由于受顶杆13上回位弹簧14的弹力作用,摆块12紧贴凸轮11边沿轨道而向下位移,同时摆块12、顶杆13、簧片架15向下移动,从而使辅助块7发生翘板运动,使得动触座18进行上位移,同时簧片16受簧片架15挤压发生形变,而使动触座18上跳变,动触点5跟随上位移,与静触点4分离,从而形成电性能断开过程。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动静触点接通时的示意图。当转子10受锁芯组件传动而转动时,并且当凸轮11处于低点时,由于受顶杆13上回位弹簧14的弹力作用,摆块12紧贴凸轮11边沿轨道而向上位移,同时摆块12、顶杆13、簧片架15向上移动,从而使簧片架15的两端脱离辅助块7的定位槽,簧片受簧片架挤压力消除而发生张力,致使辅助块7发生反向翘板运动,使得动触座18进行下位移,动触点5跟随下位移,与静触点4接触,从而形成电性能接通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亚伯兰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亚伯兰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0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线通信信道复用系统
- 下一篇:海洋平台用淡水稳压罐及其自动给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