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结合透镜的史特林动力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6931.6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17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1 |
发明(设计)人: | 林保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保龙 |
主分类号: | F02G1/055 | 分类号: | F02G1/055 |
代理公司: |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余朦;方挺 |
地址: | 中国***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透镜 史特林 动力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电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热电转换功能的史特林动力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等天然资源被大量开采及使用,其存储量日益减少,价格不断向上攀升,并且大量使用石油等燃料所排放出的二氧化碳等气体更是造成臭氧层破坏及温室效应的一大主因。基于上述理由,提供替代式能源(例如太阳能、水力或风力等)发电的各种方案,显然已成为目前该行业人员所戮力研究的重要课题。
公知的史特林动力装置主要包含缸体及容设于缸体内部的活塞,活塞可在缸体内部移动。缸体具有受热端及冷却端,而活塞连接于连杆,并藉由曲轴、传动齿轮、飞轮等构件直接或间接与连杆连接,即可组合成史特林动力装置。
然而,公知的史特林动力装置在实际使用上仍存在下述问题。当以太阳能来作为史特林动力装置的动力来源时,太阳光实际照射在缸体的受热端的热能相当少,因此使得所述动力装置所能产出的动力相当稀少,从而大幅降低其实用性及经济效益,着实亟待加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合透镜的史特林动力装置,其通过将透镜结合于史特林引擎上,可使太阳光先经透镜折射聚集在缸体的受热端上以增加受热端的受热温度,从而大幅提升此动力装置的产出效能。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透镜的史特林动力装置,包括框架、透镜及史特林引擎,其中所述透镜连接于框架的一端,而史特林引擎则连接于框架的另一端,所述史特林引擎包含缸体及容设于缸体内部的活塞,所述活塞可在缸体内部移动,而所述缸体具有受热端及冷却端,所述受热端形成于所述透镜下方。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可大幅提高史特林动力装置的产出效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合外观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另一应用实施例的组合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框架10
圆筒体11 内螺牙12
枢轴13 凹槽14
透镜20
史特林引擎30
缸体31 活塞32
受热端33 冷却端34
外螺牙35 散热鳍片36
支撑座40
连通孔41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图1-3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组合剖视图以及组合外观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合透镜的史特林动力装置,其主要包括框架10、透镜20及史特林引擎30。框架10可为直立圆筒体11,其上方成形有内螺牙12。在圆筒体11外侧壁凸伸有两相互对应的枢轴13,在圆筒体11下方内壁面成形有环形凹槽14。透镜20嵌入连接于框架10的凹槽14内,且其可为单凸透镜、双凸透镜或菲涅尔透镜,在本实施例中透镜20为双凸透镜。如此,可对进入透镜20的光线进行聚焦。
史特林引擎30连接在框架10的上方,且其包含缸体31及容设于缸体31内部的活塞32。活塞32可在缸体31内部移动。缸体31具有受热端33及冷却端34。受热端33的外周缘设有对应于内螺牙12的外螺牙35,以与内螺牙12相互螺接锁固。冷却端34外部则成形有多个散热鳍片36。史特林引擎30还包括连杆、曲轴、传动齿轮、飞轮等构件或机构,这些构件或机构为公知技术,因此不再一一详细赘述。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支撑座40。支撑座40连接于框架10上,用以将框架10、透镜20及史特林引擎30撑起。支撑座40可由板片弯折呈“U”形,并在其开口端的两板片上分别开设有相互对应的连通孔41,连通孔41可供枢轴13穿设枢接。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视图。藉由上述各组件的组合,使用时可将此动力装置装设固定在太阳光可照射到的地方。当太阳光所照射的光线穿过透镜20时,这些光线将产生折射并聚焦照射在史特林引擎30的缸体31的受热端33上,而使缸体31内部的温度升高及压力大幅增加,继而推动活塞22向下移动,藉由缸体31的冷却端34可对缸体31内部进行降温和减压,史特林引擎30的连杆、曲轴、传动齿轮、飞轮等组件相对运动,即可进行连续性动力输出及产生电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保龙,未经林保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6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