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羽毛球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7193.7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89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卢建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建文 |
主分类号: | A63B67/18 | 分类号: | A63B67/1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李树明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羽毛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羽毛球,特别是涉及一种结构较强且制作成本较低的羽毛球。
【背景技术】
目前一般常见的羽毛球大都是以天然羽毛加工制造而成,但是近年来由于禽类传染疾病严重肆虐,使得天然羽毛的取得成本较高,且天然羽毛取得后需经过筛选、矫直、修剪及上胶等步骤,才可用作制造羽毛球的材料,加工成本也较高,致使天然羽毛制成的羽毛球售价一直偏高,且其强度较弱,不耐拍击,容易因拍击而造成羽毛折断或毛面折损,也因此造成飞行不平稳而报废。
因此,部份业者以塑胶射出技术制作出塑胶羽毛,虽然提升整体羽毛球的结构强度,但是其重量较天然羽毛高,且羽毛球飞行过程中塑胶羽毛导引气流的效果不如天然羽毛佳,也造成塑胶制的羽毛球的飞行姿态不佳等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降低制作成本、结构强度较佳且飞行姿态良好的羽毛球。
本实用新型羽毛球包含:一球头,及一安装于该球头后侧面的羽裙单元。其特征在于:该羽裙单元具有数支安装于球头后侧面且的天然羽毛,及数支分别交错排列于该等天然羽毛间的塑胶羽件,该等羽件与该等天然羽毛共同环状排列成裙状,每一羽件具有一前端插接于球头后侧面的支撑杆,及一组装于支撑杆后端的导流片。
本实用新型的功效在于利用塑胶材质制成的羽件参杂设置于该等天然羽毛间,以增加整体羽裙单元的结构强度,防止受拍击而造成天然羽毛折损,提升其耐拍击度,且维持良好的飞行效果,又可降低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的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部分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的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4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部分分解图,以说明一羽件的构造;及
图5是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的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立体部分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羽毛球的第一较佳实施例包含一球头2,及一安装于该球头2后侧的羽裙单元3。
该球头2具有一概略呈半圆球状的前端面21,及一略呈平面的后侧面22。该羽裙单元3就是安装于该球头2的后侧面22上。
该羽裙单元3具有数支安装于球头2后侧面22的天然羽毛31、数支分别交错排列于该等天然羽毛31间的羽件32,及二圈围于该等天然羽毛31与羽件32前端部的环圈33。也就是借由该等环圈33将该等羽件32与该等天然羽毛31共同环状排列成裙状。
每一天然羽毛31都经修剪而具有一杆状的羽骨311,及一连接于羽骨311后端的羽毛片312。每一羽件32具有一前端插接于球头2后侧面的支撑杆321、一组装于支撑杆321后端的导流片322、一前后延伸地布设于导流片322上的支撑骨323,及数根分别由支撑骨323的两侧往后斜向延伸地布设于导流片322上的加强肋324。该支撑骨323与该等加强肋324主要是用于强化该导流片322的强度。
本实施例中每一羽件32都是以塑胶射出成型技术一体制作成型,结构的强度较该天然羽毛31高,且该等天然羽毛31与该等羽件32是逐一间隔排列,也就是天然羽毛31的数量与塑胶材质制成的羽件32的数量相同,可降低羽毛球的制作成本,且借由该等羽件32参杂于该等天然羽毛31间,可提升整体羽裙单元3的结构强度。
当本实用新型羽毛球于使用过程中,该羽裙单元3受球拍拍击时,该等塑胶羽件32装置于天然羽毛31旁,可降低天然羽毛31受拍击而折断或破裂的机会,提升羽毛球的耐拍击度。且羽毛球于飞行过程中,该等天然羽毛31的羽毛片312可发挥良好的气流导引效果,使羽毛球维持良好的飞行姿态,保持稳定的飞行路径。本实施例中该羽裙单元3的羽件32数量与天然羽毛31的数量相同,也就是每一天然羽毛31两旁都插设有羽件32,以提升结构强度,但是实际实施时也可每隔数支天然羽毛31才插设一羽件32,以提升羽毛球的飞行效果,因此实施范围不以上述的天然羽毛31及羽件32的数量比例为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建文,未经卢建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71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