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扎丝绑扎工具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58789.9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52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王松山;张行良;孙华明;刘全明;王新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西市建筑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智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崔滨生 |
地址: | 266071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绑扎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业绑扎钢丝的专用工具。
背景技术
钢筋绑扎主要出现在建筑、道路、水利等工程施工和水泥预制构件厂生产中,在施工和生产中,绑扎钢筋都是手工操作,其中最常用的方法借助手钳,通过手钳辅助将铁丝缠绕在钢筋网交点上,上述方法存在如下不足:1、手钳不是专用绑扎工具,使用手钳操作时,须先将手钳张开,再夹紧铁丝并旋紧,经常是一次拧不紧,需要重复多次,因而效率很难进一步提高;2、操作者劳动强度较大;3、绑扎速度和工作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受操作者技术熟练程度的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无专用帮扎工具,绑扎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省力、绑扎速度快的专用钢筋扎丝绑扎工具。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钢筋扎丝绑扎工具,其特征在于:包括钩体及把手,所述把手与钩体的连接部向下弯曲后与钩体相连。
所述连接部的倾斜角度为30-90°
所述把手与钩体柄之间的距离为20mm-40mm。
为了防止磨手,所述把手端具有一个把手套。
所述绑扎工具采用钢质材料制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本实用新型把手与钩体的连接部为一弯曲部,把手与连接部的结构类似于摇把结构,增加了离心力,使的手腕能够连续工作而不费力,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灵活,提高绑扎速度及工作效率,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在绑扎钢筋时无专用工具,绑扎效率低的问题,提供一种钢筋扎丝绑扎工具,包括钩体及把手,把手与钩体的连接部为一弯曲部,把手与连接部的结构类似于摇把结构,增加了离心力,使的手腕能够连续工作而不费力,操作起来更加方便灵活,提高绑扎速度及工作效率。
实施例一,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钩体1及把手2,把手2与钩体1的连接部3向下弯曲后与钩体1相连,为了增大离心力,把手2与钩体柄1-1之间的距离h为20mm-40mm,本实施例h取25mm;连接部3与把手2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30-90°,本实施例α取为45°。为了防止磨手,所述把手端具有一把手套,为了增大人手与把手2之间的接触面积,把手套可采用钢质或硬质塑料制成套管状,所述套管的内径略大于把手端的外径,把手端的外径大致为80-120mm。把手套在图中未示出。为了制作方便,所述绑扎工具采用钢质材料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如下:握住钢筋扎丝绑扎工具的把手2,另一种用对折的铁丝绕过需绑扎的钢筋等物件,用握把手的那只手任意定向定位钩入铁丝环,手腕旋动,由于把手2与钩体柄1-1之间的距离h为25mm,连接部3与把手2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45°,这样,把手与连接部的结构类似于摇把结构,增加了离心力,因而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即可快速完成绑扎作业。
实施例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把手2与钩体柄1-1之间的距离h为20mm;连接部3与把手2之间的倾斜夹角α为35°,其他与实施例一相同,此处不赘述。
当然,上述说明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实质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西市建筑总公司,未经莱西市建筑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87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金属模板脱模的脱模器
- 下一篇:一种手动整体式多路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