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温冷凝水的连续全自动密闭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59081.5 | 申请日: | 2007-12-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5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徐文忠;冯永华;郑国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F22B37/48 | 分类号: | F22B37/48;F22D11/00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宁钦亮 |
地址: | 266510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温 冷凝 连续 全自动 密闭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蒸汽锅炉。尤其涉及蒸汽锅炉的高温冷凝水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热电、啤酒、橡胶、纺织、烟草、木材加工等行业,生产用汽产生大量高温冷凝水。这些高温冷凝水水质优良(钙镁离子及含氧量很低),且含热量高(接近饱和态,疏水器阻汽性能较差时,温度高达120℃),适于直接输送回蒸汽锅炉房循环利用。为达到循环利用的目的,一般都安装储水罐和进、出水管道,用离心泵输送到锅炉房。但在输送过程中,离心水泵往往会发生汽蚀(水泵叶轮损坏,水泵剧烈震动及空转,水在水泵吸入段汽化等现象),从而导致大量高温冷凝水无法输送回锅炉房。由此造成了水资源和能源巨大的浪费。
为防止离心水泵汽蚀,国内已有投入运行的高温冷凝水密闭回收装置,该装置是在离心泵前再增设一个射流器,通过引射增压实现密闭回收,达到顺利输送和减少能量损耗的目的,但装置运行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该装置射流器增压程度小,装置工况适应性差,凝水温度发生变化时,离心水泵仍存在汽蚀现象。
2、因为该装置约有50%的水泵出水作为引射器的工作介质返回到引射器中,所以只有50%的冷凝水输送回锅炉,浪费水泵50%的效能。
3、因为该装置要求使用蒸汽泄漏量小的疏水器和抗汽蚀性能优良的离心水泵,大多选用国外产品,价格贵,所以装置投资大。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克服上述冷凝水回收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能量损耗少,工况适应性强,装置投资及运行费用低,装置操作自动化程度和可靠性高的高温冷凝水回收装置。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装置主要由储水罐、离心式水泵和控制柜组成,其特征在于:储水罐为直径相等、高度不等的大罐和小罐,大罐的高度是小罐的两倍;大罐和小罐上均设有凝结水进水管和凝结水出水管,大罐上的凝结水出水管比大罐上的凝结水进水管的管径大一个型号;小罐上的凝结水进水管与大罐上的凝结水出水管的管径相同并通过止回阀相连通;大罐顶上设置空气管,以保证罐内压力恒定;小罐上部的汽空间通过引压管与压力变送器相连,以测定小罐内的压力信号;小罐上部的汽空间与下部的水空间通过引压管与差压变送器相连,以测定小罐内的水位信号;在小罐的顶上还设有加压蒸汽管、电磁阀、排气泄压管和电磁阀,在加压蒸汽管上还设有自力式压力调节阀;差压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的信号线、电磁阀的控制线和离心水泵的电源线均连接到电气控制柜上。另外,在大罐和小罐的底部都设有事故泄水阀。
为了减少蒸汽耗量,在小罐内设置一对流隔热板,对流隔热板由线性低密度聚乙烯(LLDPE)无纺布制成,厚度为5厘米,直径比小罐内径小4-6厘米,浮在凝结水面,以减少蒸汽与冷凝水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少蒸汽耗量。
本申请的工作流程是:
生产装置产生的凝结水连续流入大罐中,然后再由大罐流入小罐,通过小罐上设置的差压变送器和压力变送器,将小罐的水位信号和压力信号传送至电气控制柜。
当小罐内液面水位到达设定的高水位时,由电气控制柜发出控制信号,关闭小罐的排气泄压管上的电磁阀,同时开启小罐的加压蒸汽管道上的电磁阀。蒸汽由加压蒸汽管道加入小罐内。
小罐内蒸汽压力逐渐增大,大、小两罐间的止回阀的阀后压力逐渐升高。当该止回阀的阀后压力稍大于阀前压力时,止回阀关闭。此时,生产装置产生的凝结水仍可连续流入大罐,保证了生产不受影响,而小罐内的压力仍不断增加。
当小罐内压力达到某一设定值时(该设定值与设置在加压蒸汽管道上的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的阀后压力设定值一致,能保证离心水泵在该压力下运行不发生气蚀),压力变送器发出压力信号至电气控制柜,由电气控制柜发出控制指令,启动离心水泵,输送冷凝水。由于自力式压力调节阀的调节作用,在离心水泵输送冷凝水的过程中,小罐内压力始终维持在该设定值附近。
当小罐内的冷凝水位下降至设定的低水位时,电气控制柜发出控制指令,使离心水泵停止运行;同时,蒸汽加压管道上的电磁阀关闭,排气泄压管道上的电磁阀打开,小罐内压力下降。当小罐内压力降至低于止回阀阀前压力时,止回阀打开,大罐中凝结水通过止回阀自动流入小罐,开始下一个循环。
在循环过程中,如果装置发生故障,则人工打开大、小罐底部的事故泄水阀,将冷凝水排至下水道,确保生产的连续性。
本申请的积极效果是:采用新的增压原理,可大幅度提高水泵抗汽蚀能力,而且具有工况适应性强,运行可靠性高,装置投资和运行费用低等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590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太阳能光纤供热传输应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热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