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覆膜管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69574.7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939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王树海;刘治国;薄明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3/02 | 分类号: | F16L3/02;F16L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董惠石 |
地址: | 03703***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覆膜管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管卡,尤其是一种覆膜管卡,其特别适用于电力机车。
背景技术
管卡是一种固定管路的常用部件,广泛应用在工业设备和生产中。在现有技术中,管卡承担着管路固定的重要功能。根据不同管路和设备的具体要求,管卡外形和尺寸可设计成多种多样。
例如,在电力机车上,管卡同样是必不可少的部件之一,承担着机车管路固定的重要作用。在电力机车上,管卡多为单耳管卡或双耳管卡。自从电力机车问世以来,管卡就一直在使用,并在电力机车生产制造史上,作为典型设计的代表占据了相当长的时间。它最大的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然而缺陷也很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虽然结构简单,但由于公知的管卡材质均为钢材,因此质量较重,成本也较高;第二,由于管卡与所连接的管路材质均为钢材,管卡与管路之间为硬接触,因此容易造成管路的损害;第三,由于管卡材质均为钢材,在固定管路的过程中,不能实现柔性连接,因此在管路安装时,不能方便地调节安装位置,容易给安装造成不便。
本设计人鉴于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结合多年从事本领域研发的专业经验和工艺知识,积极研究改进,终于开发出能够克服上述各种问题的覆膜管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管卡,尤其是一种覆膜管卡,通过在管卡本体上包覆一层柔性高分子膜,从而达到克服现有技术中管路易于损坏,管卡安装不便,成本高等问题。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覆膜管卡,具有一管卡本体,其中,在所述管卡本体的至少内侧面包覆有柔性高分子膜。
如上所述的覆膜管卡,其中,所述管卡本体由铝材构成。
如上所述的覆膜管卡,其中,在所述管卡本体的整个表面上包覆有柔性高分子膜。
如上所述的覆膜管卡,其中,所述管卡上包覆有PVC膜。
如上所述的覆膜管卡,其中,所述管卡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卡合部。
如上所述的覆膜管卡,其中,所述管卡具有至少一个固定孔。
如上所述的覆膜管卡,其中,所述PVC膜的厚度为1mm~1.5mm。
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与现有技术相比具备的特点和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由于外部包覆有一层柔性高分子膜,如PVC膜、PE膜等,因此克服了公知的管卡与管路之间由于硬接触而造成的管路损害。
2、由铝材制成的覆膜管卡重量轻成本低。
3、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结构简单,可以在保证固定管路使用功能的同时,利用柔性高分子膜的优点,实现柔性连接。
4、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由铝材与柔性高分子膜,例如PVC膜、PE膜覆合构成,因此工艺性好,结构牢固稳定,加工方便。另外,根据需要,如为了提高管卡覆膜的耐磨性加大覆膜的强度,还可以在管卡的外部包覆由多层高分子膜构成的复合膜。
5、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外观平整美观,由于采用柔性高分子膜包膜,其外观平整,美化效果良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的主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的俯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主视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技术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覆膜管卡。其中,相同的部件采用相同的标号。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覆膜管卡1,具有一管卡本体11,在所述管卡本体11的至少内侧面包覆有具有较高的耐磨性、柔韧性和外观平整的柔性高分子膜12,即在管卡本体11与管路接触的一侧面上包覆有柔性高分子膜12。为提高管卡外观的美观性,可如图中所示,在所述管卡本体11的整个表面上包覆一层柔性高分子膜12。
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在管卡本体11上包覆PVC膜,其厚度为1mm~1.5mm。
所述管卡本体11通常由金属构成,如铁、钢。为减轻管卡的重量和便于安装,所述管卡本体11优选采用铝材构成。
图1、2为一个具体的实施例,如图中所示,所述管卡1具有两个卡合部13、14,所述两个卡合部13、14之间设有一贯通的固定孔15,通过将螺栓贯穿相对设置的两个管卡1的固定孔15,可同时将两根并列设置的管路卡合定位于卡合部13、14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国北车集团大同电力机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5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气与助燃空气双调节的内燃式燃气烧嘴
- 下一篇:一种气弹簧调节躺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