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式炉盖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69650.4 | 申请日: | 2007-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74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07 |
发明(设计)人: | 徐建炎;陈逢胜;王岗;张计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18 | 分类号: | F27D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春发 |
地址: | 10003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膜式炉盖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炉盖,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安装于顶吹炉和余热锅炉之间的膜式炉盖。
背景技术
在目前工艺中需要冷却顶吹炉的烟气,通常在顶吹炉和余热锅炉之间采用耐火砖砌炉盖或铜水套水冷炉盖实现完成。即在顶吹炉后部通常设置余热锅炉,以冷却顶吹炉排出的高温烟气,并在顶吹炉和炉盖之间留有一定的空隙,满足顶吹炉和余热锅炉之间的热膨胀。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包括:1、烟气密封,顶吹炉、膜式炉盖和余热锅炉之间的接口,要防止高温烟气外泄(烟温1200-1400℃),冷空气的进入,改善操作环境,防止余热锅炉产生腐蚀;2、减轻积灰,避免经常停炉,人工清灰;3、在炉盖上预留喷枪口、加料口、保温烧嘴口和烟气出口等;4、炉盖能承受正常的操作和维护荷载。
现有耐火砖砌炉盖或铜水套水冷炉盖除了耐高温和基本满足顶吹炉正常生产外,还存在很多缺点,主要表现在:
1、寿命短,铜水套水冷炉盖寿命一般为1-2年;
2、耐火材料砌筑难度大,寿命短,砖砌炉盖寿命也一般为1-2年;
3、重量大,对顶吹炉产生偏心荷载,使得顶吹炉振动加大;
4、操作环境差,在顶吹炉和炉盖之间缝隙较大,烟气经常逸出;
5、浪费能源,炉盖部分吸收的热量通常不能得到回收利用。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膜式炉盖结构,其将烟气中的热量充分回收,节约能源,同时设备更耐腐蚀,寿命长,避免了前述现有炉盖设备存在的上述缺点。
相应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膜式炉盖结构,该膜式炉盖结构包含有炉盖外壳,其重点在于:
该炉盖外壳由数个空心管道和数个板体组成,该板体焊接于该空心管道之间,该空心管道中容置有冷却液体。
其中,该冷却液体为水,该板体为钢板。
该空心管道和板体之间还设置有空腔,该空腔中容置有耐火浇注料。
该空心管道一端为进水侧,该进水侧依次连接有分配联箱、循环水泵和汽包,该空心管道的另一端为出水侧,该出水侧依次连接有集汽联箱、汽包。
该炉盖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刚性梁,该空心管道和/或板体固定于该刚性梁上。
该炉盖外壳的外侧还包覆有保温层。
该膜式烟罩结构一侧连接有顶吹炉,另一侧连接有余热锅炉。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膜式炉盖具有积灰轻、密封性好、寿命长、节能、重量轻等优点。更具体而言,其主要有益效果为:
1、膜式炉盖代替耐火砖砌炉盖或水套式炉盖,克服了耐火砖砌炉盖积灰严重、寿命短的缺点,避免了水套式炉盖能耗大、寿命短等弊端,具有积灰轻、密封性好、寿命长、节能等优点。
2、耐火砖砌炉盖和铜水套水冷炉盖寿命仅为1-2年,膜式炉盖寿命在10年以上;水套炉盖冷却烟气吸收的热量,由冷却水带走,没有得到利用,膜式炉盖回收的相同热量变成可以利用的中压饱和蒸汽,可用于发电或供热,节约能源。
参阅后附的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随后来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是很方便的。附图和相关的描述不能理解成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特点限定在权利要求书中。
附图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实施例现将参考附图加以描述,其中:
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膜式炉盖结构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膜式炉盖结构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所示为图2中从A-A方向所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膜式炉盖结构的膜式壁结构详图;
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膜式炉盖结构的膜式壁连接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膜式炉盖结构,也可称之为顶吹炉膜式壁炉罩,如图所示,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膜式炉盖结构10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实施例膜式炉盖结构10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图2中从A-A方向所视的剖视结构示意图。该膜式炉盖结构10整体既可如图所示呈现平面结构,或者也可为偏心锥体结构。本实施例所述的膜式炉盖结构10的下侧的受热面101连接有顶吹炉20的烟气排放口,另一侧设有出烟口15通过余热锅炉上升烟道100连接有余热锅炉(图中未示),这种和顶吹炉20、余热锅炉的外部连接模式和现有炉盖的连接并无不同之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6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采用热交换器加热源浸胶干燥机热风循环装置
- 下一篇:自然驱鸟、虫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