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田生产出水处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69799.2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035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23 |
发明(设计)人: | 桂钦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东晟世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3/20 | 分类号: | 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清亦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罗文群 |
地址: | 100088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田 生产 出水 处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生产出水处理系统,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往往使用注水采油来提高采收率,注水是保持地层能量、提高油田采收率的基本措施。注入水的水质好坏,是油田生产能否稳定、采油成本能否降低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油田使用注水以提高采收率的过程中,由于注水中常含有少量的硫化物、细菌和其他难溶物,长期使用不但使注水管线的管壁受到腐蚀,而且在管壁上会产生包含硫化亚铁的污垢或淤渣,降低井眼周围的渗透率和注水效率。注水一般由水源井水与生产污水经处理后的出水两部分组成,在实际运行中,出现水源井水与生产污水不配伍的现象,这是因为两种水源混合后,具有生成FeS沉淀的趋势。针对FeS沉淀的生成机理,通常采用沉淀法,即通过加入一种除硫剂,使注水中的S2-与除硫剂生成沉淀而被除去。除硫剂为沉淀型药剂,具有明显的除硫效果,但整个除硫过程对沉淀物的排除能力很有限,生产污水中的分散油、乳化油及溶解油均有被除硫剂吸附的趋势,从而形成以无机絮体为骨架、有机油质为主要成分的混浊沉淀物。
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水溶性的强氧化剂。它不仅是具有高效性广泛的杀菌能力,还具有灭藻、剥泥、防腐、抗霉、保鲜、除臭、氧化和漂白、脱色等多方面的功能。二氧化氯已成为国际上公认的氯系消毒剂最理想的更新换代产品,被广泛应用于水处理方面。随着人们对二氧化氯的逐渐认识,其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阔。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油田生产出水处理系统,将二氧化氯的杀菌、除硫离子、剥离泥垢等功效用于对石油生产出水的处理过程中,以使油田生产出水经处理后可以回用。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田生产出水处理系统,包括油田生产污水预处理装置、增压泵、二氧化氯发生器、储水缓冲罐和注水增压泵。所述的油田生产污水预处理装置、增压泵、二氧化氯发生器、储水缓冲罐和注水增压泵通过管道依次相连。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田生产出水处理系统,其优点是:
1、油田生产出水经本实用新型的处理系统处理后,基本解决了油田出水中铁、硫及细菌含量高的问题,处理后的水质达到了注水水质指标。
2、本处理系统中的二氧化氯发生器,具有去除出水中铁离子和悬浮物的作用,因此能够净化水质,降低出水处理过程中的污泥残渣量,不仅使处理后的水达到了油田注入水标准,而且将污泥残渣量减少了50%,因而减少了出水处理过程中污泥对环境的污染。
3、二氧化氯具有杀菌效果好、投药量少、不受细菌耐药程度影响等特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水处理系统工作寿命长,水处理成本低。
4、本处理系统中的二氧化氯发生器,产生的二氧化氯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可以氧化FeS等附着在油田输送管线上的垢物和堵塞在井底的垢物,因此经本系统处理后的出水可以对注水管线和注水井进行清洗,既清洗污垢,又起到杀灭细菌的作用,提高了井眼周围的渗透率和注水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田生产污水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1中,1是油田生产污水预处理装置,2是增压泵,3是二氧化氯发生器,4是储水缓冲罐,5是注水增压泵。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油田生产出水处理系统,其结构图如图1所示,包括油田生产污水预处理装置1、增压泵2、二氧化氯发生器3、储水缓冲罐4和注水增压泵5。所述的油田生产污水预处理装置1、增压泵2、二氧化氯发生器3、储水缓冲罐4和注水增压泵5通过管道依次相连。
上述处理系统中的预处理装置1,可以是油田生产出水的前期处理系统,一般通用的油田生产出水前期处理装置包括除油器、浮选器、过滤器等设备。除油器主要是除去生产污水里面含有的大部分原油;浮选器主要是除去生产污水里面含有的大部分的固体颗粒物;过滤器主要是进一步除去生产污水里面残留的原油及细小的固体颗粒物,对污水进行精细处理。一般经过前期预处理后,水中的含油不超过30ppm,固体颗粒物含量不超过20mg/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东晟世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东晟世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6979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