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0172.9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47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7 |
发明(设计)人: | 吴子良;江健坤;王文涛;莫丽华;梁晓理;王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根成;吴子良 |
主分类号: | B01D53/18 | 分类号: | B01D53/18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福恒 |
地址: | 100097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溶性 气体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气净化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应用于水溶性气体的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氯化氢、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氨气、二氧化碳等水溶气体,通常用水(中性、碱性或酸性水)吸收。常见的是将含这些气体的废气通入水中,或通过有水喷淋(喷雾)装置的通道,使水溶性气体溶于水从而达到回收(除去)水溶性气体、净化排放气体的目的。芬兰基米勒公司在专利号为CN85104376的专利中,公开的从肥料厂的放空气体回收营养物的方法,也是采用喷淋方法在洗涤塔中进行水溶性气体、固体肥料颗粒和气溶胶的回收。含量较高的氨气则常采用多级水冲式抽气泵进行回收,但仅靠喷林或将气体通入水中过滤,不能使水溶性气体与水充分接触,难以满足水溶性气体回收完全和净化排放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效率高、回收完全、设备结构简单合理、容易制造、造价低的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它可回收氯化氢、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氨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水溶气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封闭的壳体,在壳体内排列有多个竖向设置的中间隔板,在中间隔板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在多个水帘塔板对面的壳体或中间隔板的侧壁上对应交错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形成逆流吸收仓,在水帘塔板上部的壳体顶端设有吸收液喷头,在壳体的一端下侧壁处设有废气进气口,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侧壁处设有净化气体出口,在壳体内废气进气口的下部形成有吸收液贮槽,在吸收液贮槽的侧壁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吸收液喷头连通的吸收液循环进口。
上述的水帘塔板宽度尺寸大于逆流吸收仓的宽度尺寸的1/2,上、下两块交错设置。
上述的吸收液喷头,安装在其喷出的吸收液能大部分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上的壳体内顶部上。
在吸收液贮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在吸收液贮槽内设置有冷却水管。
由两个逆流吸收仓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吸收液分隔开独立循环,设有独立的吸收液循环泵连接吸收液贮槽。
根据使用需要,采用2个或2个以上单元构成。
工作时,启动吸收液循环泵,吸收液贮槽中的吸收液,从吸收液循环出口抽出,泵进吸收液循环进口,经吸收液喷头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上,形成水帘流落下一块水帘塔板,最后流入吸收液贮槽中。
含水溶性气体的废气从废气进气口压入,先穿过最下面一块水帘塔板形成的水帘,然后逐个经上一个水帘往上流动至壳体的顶部。在中间隔板的限制下,气流往下至吸收液面上,再通过下一组水帘塔板形成的水帘和下一个逆流吸收仓往上流动,完成一个单元的吸收、交换,接着进入下一单元。
本装置一般采用2个或2个以上单元,以利水溶性气体被吸收完全。每个单元的吸收液被分隔开,设有独立的吸收液循环泵和吸收液贮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水溶性气体回收效率高、回收完全、设备结构简单合理、容易制造、造价低,它可回收氯化氢、硫的氧化物、氮的氧化物、氨气、二氧化碳等各种水溶气体。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的废气走向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中的吸收液(水帘)流向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所示:一种水溶性气体回收装置,它包括有一个封闭的壳体12,在壳体内排列有多个竖向设置的中间隔板5,在中间隔板的侧壁上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2,在多个水帘塔板对面的壳体12或中间隔板5的侧壁上对应交错连接有多个水帘塔板2,形成逆流吸收仓3,在水帘塔板上部的壳体顶端设有吸收液喷头4,在壳体的一端下侧壁处设有废气进气口1,在壳体的另一端上侧壁处设有净化气体出口11,在壳体内废气进气口的下部形成有吸收液贮槽6,在吸收液贮槽的侧壁设有吸收液循环出口7,在壳体的顶部设有与吸收液喷头4连通的吸收液循环进口8。
所述的水帘塔板2宽度尺寸大于逆流吸收仓的宽度尺寸的1/2,上、下两块交错设置。
所述的吸收液喷头4,安装在其喷出的吸收液能大部分喷淋在最上面一块水帘塔板上的壳体内顶部上。
在吸收液贮槽的外侧壁上设置有液位计9,在吸收液贮槽内设置有冷却水管10,该冷却水管10与壳体12外侧壁的冷却水管进出口接头13连通。
由两个逆流吸收仓3构成一个单元,每个单元的吸收液分隔开独立循环,设有独立的吸收液循环泵连接吸收液贮槽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根成;吴子良,未经魏根成;吴子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17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