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0632.8 | 申请日: | 2007-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28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徐玲霞;刘晋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双环全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K29/00 | 分类号: | H02K29/00;H02K3/04;H02K1/27;H02K5/173;H02K7/08;H02K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16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直流电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电动机的伺服特性不断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使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在很多应用场合拥有不可替代的地位。由于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克服了有刷电机不可逾越的技术障碍,具有无换向火花、无无线电干扰、寿命长、运行可靠、维护简便等优点,使其从军事、高科技领域进入工业和民用领域后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已运用于要求快速伺服起动的仪器仪表、通讯设备、航天飞行器、汽车工业、工业控制及自动化、工业机器人、办公自动化、高品质视听设备、精密医疗器械、民用消费电子产品等领域。
如图1所示,现有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定子绕组2,在绕线模具上,两端按照对角跨距的方式,依次绕成定子的绕组线圈,而线圈的两端之间采用斜绕的方式,即绕线21的方向与绕组线圈的轴线22之间有夹角。从侧面看,绕组线圈上下两部分的绕线21呈交叉的直线。这种斜绕的方式,切割磁力线时产生的电磁力,在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后,使有益的竖直方向的作用力小于分解前的电磁力,因此电机输出的力矩较小,电机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输出力矩较高的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包括定子组件、转子绕组及端盖组件。转子组件位于定子组件的内部,端盖组件固定在定子组件和转子组件的两端。定子组件包括机壳、铁芯组和定子绕组,铁芯组固定在定子绕组的外侧,且定子绕组与铁芯组固定在机壳的内侧。定子绕组对角跨距依次绕线布置,其两端之间的绕线与定子绕组的轴线平行。
当定子绕组通电切割磁力线时,由于绕线与定子绕组的轴线平行,其产生的电磁力垂直于绕组的轴线,而在轴线方向没有消耗分力,使产生的电磁力都成为了有益的作用力。因此在相同磁场强度和等量的绕组时,这种绕线方式能够使定子绕组输出的电磁力更大,从而提高了电机输出力矩和电机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线圈绕组侧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结构示意图;
图3是绕线模具的俯视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线圈绕组侧视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的滚动轴承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2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无传感器无刷直流电机1包括定子组件11、转子组件12及端盖组件13。
该定子组件11包括机壳111、铁芯组112和定子绕组113。定子绕组113的外侧面环绕设置有凹槽,铁芯组112固定在凹槽内。定子绕组113与铁芯组112固定在机壳111的内侧,定子绕组113通过于绕线模具上采用对角跨距的方式,依次绕线布置,且定子绕组113两端之间的绕线31与定子绕组113的轴线32平行。
当定子绕组113通电切割磁力线时,由于绕线与定子绕组113的轴线平行,其产生的电磁力垂直于绕组的轴线,而在轴线方向没有消耗分力,使产生的电磁力都成为了有益的作用力。因此在相同磁场强度和等量的绕组时,这种绕线方式能够使定子绕组113输出的电磁力更大,从而提高了电机输出力矩和电机效率。此外,铁芯组112采用高性能、低损耗铁心材料,由涂膜冷轧取向型矽钢片叠铆而成,减少了电机发热,也提高了电机的效率。
其中,定子绕组113的绕制方法及相应的工艺是这样的:如图3和4所示,在绕线模具上,按对角跨距的方式依次绕成定子的绕组线圈3;然后套上铁芯组112,对绕组线圈3整形,使其形成环绕圆周的凹槽,铁芯组112能够嵌在凹槽内;再对绕组线圈3脱漆、浸绝缘胶,并且烘烤,最后形成达到电机使用要求的定子绕组11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双环全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双环全新机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0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