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1036.1 | 申请日: | 2007-1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7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武光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光杰 |
主分类号: | G01V8/10 | 分类号: | G01V8/10;G08B13/191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人体 红外线 感应 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热释电传感器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
【背景技术】
目前,各厂家生产的热释电传感器(PIR)产品体积较大,功耗一般都在几十毫安以上,主要用于安防产品如红外线探头等,来探测人体的移动产生报警信,由报警主机专用电源供电。热释电传感器对环境温度变化敏感,对信号放大电路元器件要求较高,使用热释电传感器除了对传感器本身的特性了解外,还要设计比较复杂的电路才能达到使用得目的,使用起来相当麻烦。而且如果生产工艺或电路处理不当,很容易产生误动作信号,因此热释电传感器的使用技术主要掌握在与其相关的产品厂家手里,使其在其他产品上的应用受到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以达到使用方便、便于二次开发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其特征在于,该模块包括设置于同一电路板的低功耗稳压器、热释电传感器、菲涅尔透镜、处理IC、低通滤波器,所述菲涅尔透镜设置于热释电传感器,直流电源经过低功耗稳压器进行稳压滤波后,提供给热释电传感器处理IC工作,热释电传感器感应信号后经过低通滤波器输入处理IC,经过信号放大后进行信号比较、逻辑控制,实现了由传感器信号电压到逻辑电平的转换,最后输出控制信号电平。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定位螺丝孔、电源输入和信号输出端口、触发方式选择端口。
优选地,所述电路板为38*28mm或32*24mm平面长方形电路板。
其中,所述热释电传感器处于电路板正中心;所述菲涅尔透镜处于电路板正中心,上部为半球型且底部设有4个定位脚。
其中,所述定位螺丝孔位于电路板左右两侧,直径为2毫米或3毫米。
其中,所述电源输入和信号输出端口位于电路板正轴心偏下,处于传感器正下方。
其中,所述触发方式选择端口处于模块的左上角。
其中,所述模块还包括光敏电阻,设于电路板左下角或在透镜里面。
其中,所述低功耗稳压器在电路板左下角。
其中,该模块还包括处理IC和两个以上电解电容,所述处理IC的一侧或两侧引脚位于传感器里面,所述电解电容设置于电路板之上。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将PIR热释电传感器、菲涅尔透镜、信号放大和处理IC、定位螺丝孔、电源输入和信号输出端口、触发方式选择端口、光敏电阻、低功耗稳压器、等电子元件集成到一块38*28mm或32*24mm的电路板上,组成电路模块。模块功耗50uA,使用4.5-20V直流电源,感应到的信号可作为电平信号使用或直接驱动附载,使用起来非常简单,并扩大热释电传感器应用范围,可广泛用于人体感应玩具、感应灯具、感应节能电器、自动摄像设备和自动人体感应控制设备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的基本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的具体电路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直流应用的电路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交流应用的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实施例一的封装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实施例二的封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中人体红外线感应模块包括设置于同一电路板的低功耗稳压器6、热释电传感器1、信号放大电路、处理IC7、低通滤波器:
直流电源经过低功耗稳压器6进行稳压滤波后,提供给热释电传感器1和信号放大电路、处理IC7工作,热释电传感器1感应信号后经过低通滤波器输入到处理IC7,在传到信号放大电路进行放大,之后进入处理IC7进行信号比较处理后进行逻辑控制,并输出控制信号。所述热释电传感器1上设有菲涅尔透镜2,所述电路板上还设有定位螺丝孔3、电源输入和信号输出端口4、触发方式选择端口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光杰,未经武光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03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