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与方形针配合端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1348.2 | 申请日: | 200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8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云;康宏全;王继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得润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3/16 | 分类号: | H01R43/16;H01R4/24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方形 配合 端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刺破式端子连接器,尤其涉及与方形针配合端子。
背景技术
方形针(方PIN)端子是指一种截面为正方形的长条针状金属,其材质多为铜合金,可折弯。由于其使用广泛,现已成为一种标准件。一般以正方形边长定义其规格,常见的有0.50mm,0.64mm,0.80mm等。如图1、2所示,现有与方PIN相配合端子01包括接脚及设于接脚上的固定部02,接脚包括固定于固定部02底部的两片弹片03,插接方PIN时,方PIN插入两弹片间,两弹片对方PIN形成双面干涉。
在生产过程中,人们发现通常的双面干涉结构端子存在以下缺点:1)难以实现高速冲压,生产效率低。2)关键尺寸难控制,生产良率低。3)与方PIN端子配合可靠度不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接脚形状尺寸稳定、易于高速冲压、与方PIN针配合稳定的端子。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与方形针配合端子,包括由接脚及设于该接脚上的固定部构成的端子,接脚包括设于固定部底部的两片相对的弹性壁、分别设于两弹性壁底部的两支持壁,两支持壁相互抵触合围形成一插孔。
其中,所述插孔为与方形针适配的长方形插孔。
所述两片弹性壁相对面的下方于所述支持壁的内壁面上设有凸点。
所述凸点为圆形凸点。
所述支持壁下低面与内壁面形成的棱边为经倒角处理的平角棱边。
本实用新型两弹性壁呈相对设置,两者间形成夹持态势,固定于两弹性壁底部的两支持壁合围形成插孔,在方PIN挤入插孔中时,两支持壁形成对方PIN四面包围,同时两弹性壁使两支持壁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支持壁在弹力作用下向内挤,使支持壁与方PIN充分接触形成稳定配合。插孔设计,使端子接脚形状尺寸稳定,易于高速冲压。与现有刺破式端子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实施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图1为现有与方PIN配合端子的主视图;
图2为现有与方PIN配合端子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3、4所示,图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基本结构,一种与方形针配合端子,包括由接脚及设于该接脚上的固定部1构成的端子3,接脚包括设于固定部1底部的两片相对的弹性壁2、分别设于两弹性壁2底部的两弯折的支持壁4,两支持壁4相互抵触合围形成一插孔6。固定部1作用为刺破线材外皮并固定线材,与线材的线芯形成电连接。
如图4所示,插孔6为与方形针8(参照图5)适配的长方形插孔6。本实施例中,两支持壁4均设计成“L”字形,支持壁4弯折端顶部抵靠于另一支持壁4的横向的内壁面上,使两支持壁4相互抵靠合围形成一长方形插孔6。在两支持壁4相互抵靠的同时,弹性壁2保持一定程度的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中,两片弹性壁2相对面的下方于支持壁4横向的内壁面上设有凸点5。两支持壁4上的凸点5呈对称设置,凸点5为圆形凸点5。支持壁4下低面与内壁面形成的棱边为经倒角处理的平角棱边。经倒角处理后,支持壁的下底面与内壁面间有带斜度的小平面过渡,使方PIN插入插孔中时,不会发生磕碰问题。
本实用新型两弹性壁呈相对设置,两者间形成夹持态势,固定于两弹性壁底部的两支持壁合围形成插孔,在方PIN挤入插孔中时,两支持壁形成对方PIN四面包围,同时两弹性壁使两支持壁间存在相互作用力,支持壁在弹力作用下向内挤,使支持壁与方PIN充分接触形成稳定配合。插孔设计,使端子接脚形状尺寸稳定,易于高速冲压。与现有刺破式端子结构相比,本实用新型还具有实施简单、使用方便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得润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得润精密零组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34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在自动测试设备中的数据捕获
- 下一篇: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传感器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