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机动车用离合总泵总成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0720171384.9 申请日: 2007-12-07
公开(公告)号: CN201121668Y 公开(公告)日: 2008-09-24
发明(设计)人: 解铎;胡伟 申请(专利权)人: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F16D25/08 分类号: F16D25/08;B60K23/02
代理公司: 深圳创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代理人: 喻尚威
地址: 518119广东省深***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机动车 离合 总成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泵,尤其是涉及一种机动车用离合总泵总成。

背景技术

现有机动车中的手动档车型的离合操纵系统中,大多通过液压传递动力使离合器分离。采用的离合总泵主要包括硬管接头组件、软管接头组件、离合总泵缸体、活塞杆组件和顶杆组件,其中硬管接头组件的通液道直接与离合总泵缸体的内腔相通。离合总泵正常工作时,传递动力的液体没有经过减震,直接从硬管接头组件流入离合总泵缸体内,由于离合器抖动所产生的液体冲击会经离合总泵传递至离合踏板上,致使存在操纵舒适性降低、行车时产生的噪音增加的缺陷。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机动车用离合总泵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这种机动车用离合总泵总成,包括硬管接头组件、软管接头组件、离合总泵缸体、活塞杆组件和顶杆组件;

所述硬管接头组件与离合总泵缸体的端部相连接;

所述软管接头组件通过螺栓安装至离合总泵缸体的中间部位,其进液管道与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中部相连通;

所述活塞杆组件插入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内;

所述顶杆组件通过卡簧安装至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的开口端。

这种机动车用离合总泵总成的特点是:

所述离合总泵缸体上设有减振器组件,通过所述减振器组件硬管接头组件的进液管道与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的端部相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通过以下进一步的技术方案予以解决。

所述减振器组件包括减振腔及其盖板、设置在减振腔内的阻尼元件和安装减振器组件至离合总泵缸体上的第一螺栓。

所述硬管接头组件包括第一进液管道插接器、第一密封圈和止动夹,所述第一进液管道插接器通过第一密封圈和止动夹安装至离合总泵缸体,且通过所述减振器组件与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的端部相连通。

所述软管接头组件包括第二进液管道插接器、第二密封圈和第二螺栓,所述第二进液管道插接器通过第二密封圈、第二螺栓安装至离合总泵缸体的中间部位,且与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中部相连通。

所述活塞杆组件包括底座上设有安装座的活塞杆和螺旋弹簧,所述活塞杆插入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内,所述螺旋弹簧一端安装在活塞杆上,另一端顶至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的端部。

所述顶杆组件包括顶杆、限位垫片、卡簧、螺母,以及与离合踏板相连接的分离叉,所述分离叉通过螺母与顶杆固定在一起,三者又通过限位垫片和卡簧安装至离合总泵缸体工作腔的开口端,顶杆头部通过活塞杆的安装座安装在活塞杆的底座上。

所述第一密封圈包括O型密封圈。

所述第二密封圈包括O型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对比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离合总泵缸体上安装了减振器组件,在离合总泵工作时,减振器组件能够减轻因离合器抖动所产生的液体冲击,从而缓冲离合总泵顶杆对离合踏板的冲击,增加操纵舒适性,减小行车时时产生的噪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解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减振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并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2所示的机动车用离合总泵,包括硬管接头组件1、软管接头组件2、离合总泵缸体3、活塞杆组件5和顶杆组件6,还设有减振器组件4。

硬管接头组件1包括第一进液管道插接器1a、第一O型密封圈1b和止动夹1c,第一进液管道插接器1a通过第一O型密封圈1b、止动夹1c安装至离合总泵缸体3,且通过减振器组件4与离合总泵缸体3工作腔的端部相连通。

软管接头组件2包括第二进液管道插接器2a、第二O型密封圈2b和第二螺栓2c,第二进液管道插接器2a通过第二O型密封圈2b、第二螺栓2c安装至离合总泵缸体3的中间部位,且与离合总泵缸体3工作腔中部相连通。

减振器组件4包括减振腔及其盖板4a、设置在减振腔内的阻尼元件4b和安装减振器组件至离合总泵缸体3上的第一螺栓4c。。

活塞杆组件5包括底座上设有安装座的活塞杆5b和螺旋弹簧5a,活塞杆5b插入离合总泵缸体3工作腔内,螺旋弹簧5a一端安装在活塞杆5b上,另一端顶至离合总泵缸体3工作腔的端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38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