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塑料产品的安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1562.8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363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1 |
发明(设计)人: | 徐迎晨;成国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21/06 | 分类号: | F16B21/06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全文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塑料产品 安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产品安装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塑料产品的安装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塑料产品在生产及装配中应用的数量越来越多,在其上使用安装结构的情形也越来越多。现在普遍应用的安装结构主要有卡扣卡脚安装结构和螺钉螺栓安装结构两种,虽然能够实现安装作用,但均存在不少缺陷。
卡扣卡脚安装结构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卡扣卡脚的安装结构的强度较弱,易脱落,不适合于对安装牢固性要求较高的大部件;2、卡扣卡脚的安装结构不能安装在表面温度较高的部件上(卡扣卡脚易溶化);3、卡扣卡脚结构可以安装在部件背面,但不易于拆卸,且卡扣卡脚易损坏。
螺钉螺栓的安装结构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螺钉螺栓安装及拆卸不方便,需要相对应的工具才能操作;2、螺钉螺栓的安装结构必须从部件的正面进行安装,螺栓会暴露在外表面,这将影响整个部件的外观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塑料产品的安装结构,安装方便且易于拆卸。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一种塑料产品的安装结构,它包括一安装螺栓,在该安装螺栓的一端设有一球形部,塑料产品上设有一可容置并固定所述安装螺栓的球形部的弹性安装套。
采用这样的结构以后,只需将安装螺栓固定,再将塑料产品上的弹性安装套对准该安装螺栓的球形部,用力推下即可完成安装。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安装结构使用时无需任何其它辅助工具,不仅能保证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方便快捷、易于拆卸。另外,本安装结构的安装点位于塑料产品的背面,这还能进一步保证零部件的整体美观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安装套与安装部的装配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较佳实施例中弹性安装套与安装螺栓的装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至图3所示的一较佳实施例,它包括一安装螺栓1,在该安装螺栓1的一端设有一球形部4,塑料产品上设有一可容置并固定所述安装螺栓1的球形部4的弹性安装套2,优选的,该弹性安装套2可采用橡胶来制造。
只需将安装螺栓1固定,再将塑料产品上的弹性安装套2对准该安装螺栓1的球形部4,用力推下即可完成安装。与现在技术相比,本安装结构使用时无需任何其它辅助工具,不仅能保证安装的稳定性,而且安装方便快捷、易于拆卸。另外,本安装结构的安装点位于塑料产品的背面,这还能进一步保证零部件的整体美观效果。
为了使得弹性安装套2能与安装螺栓1更好的匹配固定,作为前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如图3所示,可在弹性安装套2上设置一与所述安装螺栓1的球形部4相匹配的球形凹陷部21,该球形凹陷部21的底端还可设置一通孔211。这样,就可以将安装螺栓1的球形部4插入该弹性安装套2的球形凹陷部21内,完成安装,装配后,塑料产品可以绕安装螺栓1的球形部4旋转,但是需花费较大力气才可将两者分离开。
作为一种优选实施例,可以在前述的塑料产品上设置一可固定连接所述弹性安装套2的安装部3,弹性安装套2安装在该安装部3上。这样,弹性安装套2即可以根据需要随时更换,以更好的与安装螺栓1相匹配。具体的,如图1所示,安装部3的纵截面呈两个倒F型,所述的弹性安装套2亦呈相应的形状,该弹性安装套2扣设于所述的安装部3上,形成塑料件总成。这样两者的配合将更牢固,且不会脱落。
使用时,将安装螺栓1安装于需安装塑料部件的位置上,确保装配牢固;将弹性安装套2上的球形凹陷部21对准安装螺栓1的球头部分,用力推下即可装配成功;拆卸时,则只需抓牢塑料部件向外拔出即可。使用本安装结构不仅牢固,同时其隐藏在部件背面,保证了塑料的外观效果的美观性,同时安装和拆卸都不需要相关的工具,徒手即可操作,方便快捷。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56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