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软指套及其构成的软指套血氧探头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1727.1 | 申请日: | 2007-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81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干兵;郑伟;邹小琦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索莱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5/1455 | 分类号: | A61B5/1455;G01N21/17;G01N33/48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睿智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鸿荫 |
地址: | 518057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指套 及其 构成 探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监护和诊断目的测量设备,尤其涉及人体医疗监护仪,特别涉及与医疗监护仪配套使用的软指套血氧探头。
背景技术
当前,与医疗监护仪配套使用的软指套血氧探头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中国专利CN1833604中公开的一种在硅胶指套血氧探头中封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在硅胶指套之内设置导线槽;b.制备包括干线段、左肩线段、左支线段以及右肩线段和右支线段的导线束;c.制备包括上模、芯模以及下模的封线模具;d.将导线束嵌入导线槽后,在槽口处置入硅胶原料;e.然后将硅胶指套嵌入封线模具;f.将含有硅胶指套的封线模具置入加热装置加热硫化;g.加热硫化结束,取出硅胶指套。这种结构,采用开槽布线,整个线槽须涂胶封装,传感用的发射管和接收管直接设于软指套的内壁上,生产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成品率低,外观差并且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出一种软指套及其构成的指套血氧探头,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外观美观并且成本低。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设计制造一种软指套,包括一本体和位于该本体后端的柄部,该本体包括设于后端的供人体手指插入的开口以及与该开口连通的、向本体的前端延伸的、用以容纳人体手指的腔体,该柄部的一端与该本体相连,该柄部的另一端为自由端,还包括:埋设的走线管路以及与该走线管路相连的、设于该腔体的于对应手指指甲盖的一面的第一容室和设于该腔体的于对应手指指纹的一面的第二容室,该走线管路包括:设于该柄部的入口段,设于该本体的一侧的第一分支以及设于该本体的另一侧的第二分支;该第一分支于一端与该入口段相连、于另一端与该第一容室相连;该第二分支于一端与该入口段相连、于另一端与该第二容室相连;该入口段的一端为位于该柄部的自由端处的开口。
该第一分支又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该第一段与该入口段基本垂直地相连;该第二段与该第一段基本垂直地相连;该第三段与该第二段基本垂直地相连,该第三段于一端与该第一容室相连通。
该第二分支又包括: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三段;该第一段与该入口段基本垂直地相连;该第二段与该第一段基本垂直地相连;该第三段与该第二段基本垂直地相连,该第三段于一端与该第一容室相连通。
上述的无论是该第一分支还是和该第二分支中的该第一段和该入口段的另一端是连通的,或者是空间搭接的,于相连处形成一薄壁;该第一段和第二段是空间搭接的,于相连处形成一薄壁;该第二段和第三段是空间搭接的,于相连处形成一薄壁。
该第一段的延伸至该本体侧面的一端为开口端,该第二段的延伸至该本体后端的一端为开口端,该第三段的延伸至该本体侧面的一端为开口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设计制造一种软指套血氧探头,该探头包括上述的软指套、装设于该软指套上的血氧检测传感装置以及与该传感装置电连接的传感电缆。该血氧检测传感装置包括用以发射光的第一部分以及用以接收光的第二部分,该第一部分嵌设于该软指套的第一容室中,该第二部分嵌设于该软指套的第二容室中;该传感电缆穿设于该软指套的、埋设的走线管路中,该传感电缆的一端从该入口段设于该柄部的自由端上的开口穿出,该传感电缆的另一端在该软指套内分为沿该走线管路的第一分支的第一电缆分支和沿该走线管路的第二分支的第二电缆分支,该第一电缆分支与该血氧检测传感装置的第一部分电连接,该第二电缆分支与该血氧检测传感装置的第二部分电连接。
并且,该传感电缆是通过在该些开口端处灌胶而封装于该软指套中。
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软指套及其构成的软指套血氧探头,在软指套中埋设传感电缆的走线管路,仅需在埋设管路的开口端灌胶即可将传感电缆封装,并且将血氧检测传感装置设置于容室内,从而,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品率高,外观美并且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软指套的实施例于未穿设传感线缆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软指套的实施例于穿设有传感线缆状态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所示之最佳实施例作进一步详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索莱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索莱瑞医疗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17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