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圆柱形电池的绝缘隔圈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2136.6 | 申请日: | 2007-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45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黄荣光;丁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4 | 分类号: | H01M2/14;H01M2/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郑小粤 |
地址: | 518119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电池 绝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技术,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柱形电池的绝缘隔圈。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由于电池能够进行二次充放,并且其容量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各种产品上。常见的有圆柱形电池,可以用在电动汽车、电动自行车等产品上。圆柱形电池通常包括壳体和收容在壳体内的电芯,壳体两端设有盖板,两盖板上分别设有正负极座,用来将电源接出向产品供电。盖板和极座之间通过绝缘片隔离开,并且极座延伸至电池内部。为了防止极座与电芯碰撞而产生短路,正负极座和电芯之间均设有绝缘隔圈,绝缘隔圈上设有通孔,极耳穿过通孔将正负极座与电芯内正负极片对应的电连接起来。在组装完毕后,向壳体内注入电解液,注液完后封堵注液孔,形成圆柱形电池。
在制作电芯时,通常利用芯棒作为卷绕轴,先卷绕几层起绝缘作用的隔膜,再将正负极片正负相间地卷绕在芯棒上,并在相邻两极片之间用隔膜间隔开来。电芯卷绕完毕后,通常将芯棒抽出后再进行电池的组装。电芯中心处的卷轴孔通常被绝缘隔圈突起的凸台顶住,电芯的外围用线绑紧,从而将电芯定位在两绝缘隔圈之间,防止电芯与正负极座直接接触而发生短路。然而,在电池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强烈震动或颠簸等恶劣环境。在这种环境中,电芯的正负极片会发生晃动、挤压,使得绑紧电芯的线容易断开,使得电池内的电芯散开,发生短路或爆炸,甚至引发火灾,带来安全事故。因此,电芯在电池内不仅需要很好地被绝缘,而且需要被可靠地固定在电池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圆柱形电池中存在的电芯容易散开造成安全事故的缺陷,提供一种既能将电芯和极座绝缘开来,又能可靠地固定电芯的圆柱形电池的绝缘隔圈。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圆柱形电池的绝缘隔圈,包括其中心设置的凸向电池电芯的卷轴孔的中心凸台,所述中心凸台尾端设有与电芯卷轴孔内设置的芯棒端部相匹配的卡爪。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形电池中,所述中心凸台尾端设有与所述芯棒端部相匹配的沉孔,所述沉孔壁被多个缺口沿圆周方向分隔为多个部分,形成所述卡爪。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形电池中,所述沉孔壁上设有内环槽。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形电池中,所述沉孔的开口端设有倒角。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形电池中,所述绝缘隔圈朝向电池绝缘片的一侧设有环形凸台。
在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形电池中,所述绝缘隔圈的中心凸台设有贯穿的中心孔。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圆柱形电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绝缘隔圈的中心设置凸向电芯的卷轴孔的中心凸台,在中心凸台尾端设有与芯棒端部相匹配的卡爪,而卡爪能够卡在芯棒的端部,使得绝缘隔圈能够与芯棒紧固连接在一起,从而将位于两个绝缘隔圈之间的电芯夹紧,防止电芯在剧烈震动的环境中散开,发生安全事故。
另外,通过在所缘隔圈上位于绝缘隔圈和绝缘片之间设有环形凸台,使得绝缘隔圈和电池的绝缘片之间形成空腔,该空腔不仅可将极耳隔开,达到绝缘的效果,而且在震动时,能够通过绝缘片在空腔内的变形,缓冲直接作用在绝缘隔圈上的震动,进一步防止了电芯被震散,使得电芯更为可靠地固定在电池内。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形电池的绝缘隔圈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2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3中I部的放大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所述圆柱形电池的绝缘隔圈应用在电池中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4所示,圆柱形电池通常包括壳体1和收容在壳体1内的电芯10,壳体1的正负极两端密封设有盖板2,在所述盖板2上设有中心孔3,中心孔3内设有绝缘片4和极座5、6,极座为电池向产品导出电源的输出端。极座5、6和绝缘片4均延伸至壳体1内部,且绝缘片4将极座和盖板2绝缘开来。电芯10中心的卷轴孔11内设有芯棒20,电芯10和极座之间设有绝缘隔圈30。绝缘隔圈30上通常设有通孔31,通孔31供电池的极耳7穿过,极耳7将电芯内的正负极片12、13与正负极座5、6对应地电连接起来。通孔31可设置为多个,并可呈扇形分布,方便注液时电解液快速伸入电芯的极片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比克电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21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全封闭式小母线接线架
- 下一篇:地下管线检修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