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淤积浅层河流取样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2556.4 | 申请日: | 2007-10-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6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迅海;王耀辉;周智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1/14 | 分类号: | G01N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34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淤积 河流 取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自动取样装置,尤其是能自清洗、免维护、防淤泥、防堵塞的适时抽取水样的自动取样器。
背景技术
为了更好地实施水污染防治与控制,防止跨界水污染事故,更多的水质自动监测站将建立在水域交界处,对河流水进行24小时不间断的监测。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的采样单元为整个系统提供水样,其工作的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整个系统的检测结果和精度。现有的取样器只适用于离监测房较近、淤泥薄且无需采用潜水泵抽取水样的站点。但是对于河道宽、流量小、水深不足,淤泥厚的站点,现有的取样器已经不能满足正常取样、防冻、防堵要求。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取样器在河道宽、流量小、水深不足、多淤泥的不利条件下不能准确取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的取样装器,该取样器不仅能适应上述不利条件,确保正常取样,而且具备防冻、防堵、防盗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在主流河道中设置一个沉入式取样井,井底为圆锥形,底中心设置搅拌排污泵,搅拌排污泵的出口排放管道设置在取样井下游一定距离外,保证排出的泥沉降后对河流水道不产生改道的影响,搅拌排污泵的运行通过水质自动监测站的控制系统定期或周期方式进行排泥控制。取样井上沿还设置有一定高度的过滤拦渣网,井口设置可上锁防盗的对开网格盖板,进行有效的滤渣及防盗。取样井两侧设置支撑立柱及横梁,取样泵吊装在横梁上,横梁高度根据现场河流历史最高水位进行设计,保证在洪水期能进行常规维护检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能高效、稳定地保障水质自动监测站适时取样系统正常取样,适用范围广、维护成本低、检修方便、连续工作期长,同时具备耐淤积、抗浮渣、防盗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优点将通过实施例结合附图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较佳实施例纵剖面结构图。
图中1、横梁 2、盖板拉杆 3、防盗锁 4、支撑立柱 5、取样井 6、拦渣网 7、拦网立柱 8 、网格盖板 9、河水 10、排污管 11、拦渣网 12、取样泵 13、搅拌排污泵 14、河床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横梁1、盖板拉杆2、防盗锁3、支撑立柱4、取样井5、拦渣网6、拦网立柱7、网格盖板8,所述的横梁1上固定取样井5和盖板拉杆2,并用防盗锁3锁住防盗;所述的支撑立柱4设在圆形取样井5的外沿,并对称布置;所述的取样井5上沿按圆周设置一圈高500mm的拦网立柱7,外绕拦渣网6,取样井5口上方装有半圆网格盖板8;所述盖板拉杆2底端用活动轴固定在半圆网格盖板8的圆心,半圆圆弧中点用活动轴与取样井5顶沿固定;所述的网格盖板8、拦污网11为优质不锈钢制作,盖板拉杆2采用优质不锈钢材料。
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取样井5位于河床14中,取样井5上沿平行或稍高于水底淤泥面,取样井5底中心设置搅拌排污泵13,搅拌排污泵13采用自动搅拌装置,由泵腔内引出的高压水通过搅拌轮的搅拌,产生极强的搅拌力,将沉淀物搅拌成悬浮物后吸入叶轮排出,通过水质自动站的控制系统定期或周期启动搅拌排污泵13,可彻底防止污泥等在井底沉积。每次取样泵12启动前,搅拌排污泵13提前运行,清洗取样井5后取样泵12启动,可适时的抽取代表性水样,确保水质参数的真实性。对于水量特别小的场合,还可根据需要设置液位开关,与取样泵12连锁,防止水泵无水运行。取样井5上端没水位置设置一定高度的拦渣网11,取样井5井口设置可上锁防盗的对开网格盖板8,进行有效的滤渣及防盗。取样井5两侧设置支撑立柱4及横梁1,取样泵12吊装在横梁1上,横梁1高度根据现场河流历史最高水位进行设计,保证在洪水期能进行常规维护检修。
显然,上述实施方法仅供说明本实用新型之用,而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在相应的技术领域做出的变化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未经宇星科技发展(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255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石油钻机绞车刹车盘侧焊缝焊接装置
- 下一篇:绣花机用定位工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