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2595.4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9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桂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G02B6/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宝***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背光 模组 液晶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背光模组和采用该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液晶显示面板中的液晶本身不具发光特性,因此为达到显示效果,需给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一面光源装置以实现显示功能,如背光模组,其功能在于向该液晶显示面板提供亮度充分并且分布均匀的面光源。通常背光模组主要包括光源和导光板。该导光板引导自光源发出光束的传输方向,将该线光源或点光源转换成较为均匀的面光源以照亮该液晶显示面板。
请参阅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1的平面示意图。该背光模组1包括一导光板10和多个发光二极管(Light-EmittingDiode,LED)13。该导光板10包括一入光面100。该发光二极管13邻近该入光面100设置。光线自该发光二极管13射出,进入导光板100。该发光二极管13是点光源,其发射的光线集中指向其前方一个发散角度内,该发散角基本上为30至130度。该发散角有一中心线,该中心线与该入光面100垂直。
由于入射光束具有发散角,使得该导光板10的入光面100一侧的相邻两个发光二极管13之间区域出现光学暗区。由于该光学暗区的存在,因而使得该导光板10形成的面光源的亮暗不均,进而导致该背光模组1的发光均匀度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发光均匀度较差的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出光均匀度高的背光模组。
同时,也有必要提供一种显示均匀度高的液晶显示装置。
一种背光模组,其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光源组。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光源组设置在该入光面一侧。该光源组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校正体。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经过该校正体转换为垂直于该入光面并且相互平行的出射光。
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一液晶显示面板和一与该液晶显示面板相邻设置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一导光板和至少一光源组。该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该光源组设置在该入光面一侧。该光源组包括一发光二极管和两个校正体。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经过该校正体转换为垂直于该入光面并且相互平行的出射光。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背光模组和液晶显示装置的校正体调整该发光二极管发出的光束,使得该部分光束相互平行出射并且垂直于该导光板的入光面,该光束均匀入射,使得该背光模组的出光均匀度较好,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均匀度也较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现有技术背光模组的平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校正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图2所示校正体的光传输路径示意图。
图5是图3所示出光面与出射光的夹角θ1同该出光面与底面的夹角β1的关系曲线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二实施方式的平面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液晶显示装置的侧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是本实用新型背光模组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该背光模组2包括一导光板20和两个光源组21。该导光板20包括一入光面200。该光源组21都面向该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0设置,并且两个光源组21的发光区域覆盖该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0。每一光源组21包括一发光二极管23、两个校正体24和一反射片25。
请参阅图3,是该校正体24的立体示意图。该校正体24是一三棱柱结构,其包括三侧面,该三侧面是首尾相连的矩形。定义其中一侧面为导光面241、一侧面为底面242及另一侧面为出光面243。该校正体24的导光面241与其出光面243相交形成的棱定义为抵触棱(未标示),两个校正体24通过该抵触棱相向抵触设置。
该导光面241与该底面242相互垂直。该底面242与该出光面243呈一定夹角β1,并且β1=10°。该出光面243面向该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0,并且该出光面243与该导光板20的入光面200呈一定夹角γ1,γ1=60°。该校正体24的材料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methacrylate,PMMA),其折射率n=1.49。
两个校正体24的导光面241相向抵触于该抵触棱,并且形成一凹槽,该发光二极管23设置在该凹槽内。该反射片25覆盖两个校正体24的底面242,并且包容两个校正体24的导光面241和该发光二极管2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康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群创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259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