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联用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610.7 | 申请日: | 2007-10-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185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江桂斌;翟广书;刘景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30/02 | 分类号: | G01N30/02;G01N30/88 |
代理公司: | 北京泛华伟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蔡民军 |
地址: | 10008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检测 有机 化合物 联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联用系统,特别是一种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联用系统。
背景技术
气相色谱是常用的甲基锡化合物的测定仪器,因为它有较高的灵敏度和较低的检测限,但是因为有机锡化合物在环境中是以盐的形式存在,难以用气相色谱直接测定,所以在气相色谱检测前必须对有机锡化合物进行离线的衍生反应后提取净化才能检测,这是一个耗时和导致误差的过程。液相色谱可以直接进行甲基锡化合物的分离,但是很难用常规的液相色谱紫外和荧光检测器进行分析,因为有机锡化合物没有紫外吸收,也不能产生荧光。虽然液相色谱与原子吸收光谱仪(AAS)、原子发射光谱仪(AES)和电感偶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仪器联用测定甲基锡化合物,可以获得较高的灵敏度,但这些检测器造价昂贵。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仪器连接比较容易、成本低廉的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联用系统。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而实现的:
一种用于检测有机锡化合物的联用系统,包括液相色谱仪1和液相色谱柱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四通阀3、蠕动泵6、膜气液分离器8、干燥管10、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11和色谱工作站18;
所述液相色谱柱2和蠕动泵6与所述四通阀3流体连通,所述四通阀3通过一混合管7与所述膜气液分离器8流体连通,所述膜气液分离器8通过干燥管10与所述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11流体连通;所述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11检测得到的信号由色谱工作站18记录和处理。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全新的联用系统,将液相色谱对有机锡化合物的直接分离能力和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的高灵敏度有机地结合,可有效分离测定甲基锡等有机锡化合物,同时还具有成本低廉的优点。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作为液相色谱检测器的联用系统,拓宽了液相色谱和气相色谱的应用范围,具有全新的设计突破。另外,它有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干扰较少,仪器连接相对比较容易,成本较低,在环境化学研究和环境检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检测甲基锡化合物的联用系统示意图;
图2为一种膜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20ng ml-1一甲基锡2、二甲基锡3和10ng ml-1三甲基锡1混合溶液的分离色谱图。
附图标记:
1-液相色谱仪 2-液相色谱柱 3-四通阀
4-第一输入口 5-第二输入口 6-蠕动泵
7-混合管 8-膜气液分离器 9-气相色谱进样口
10-干燥管 11-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
12-气液混合物出口 13-上铝圆盘
14-聚四氟乙烯上盘体 15-聚四氟乙烯下盘体
16-聚四氟乙烯圆盘上的螺旋线性凹槽 17-下铝圆盘
18-色谱工作站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图1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进行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常规液相色谱仪1、蠕动泵6、膜气液分离器8、干燥管10和气相色谱石英表面诱导检测器11及色谱工作站18组成;其中,液相色谱仪1的输出端与四通阀3的第一输入端连通,蠕动泵6的第一、第二输出口分别连接到四通阀3的第二、第三输入端;所述四通阀3的输出端通过一混合管7连接至膜气液分离器8;膜气液分离器8分离出的气体通过干燥管10连接至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11;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检测得到的信号由色谱工作站18记录和处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未经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6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路数控高压直流电源系统
- 下一篇:一种无缆自治水下机器人的潜浮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