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导线线夹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3709.7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258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刘建;李强;刘桂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雷能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48 | 分类号: | H01R4/48;H01R1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长龙 |
地址: | 10009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导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塑料防护的线夹,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由塑料制成的绝缘防护套的导线线夹。
背景技术
参见图5,传统的导线线夹一般用于电子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和产品上,通过锯齿状的咬合部位与待连接的导线或者金属柱连接,以进行导电连接,并使用硅橡胶套进行本体与其他器件、导线等的绝缘。具体形状见图1。其具有以下两方面的作用:1,导电功能。通过锯齿状的齿互相咬合,与导线或者金属柱连接,保证电连接。2,绝缘功能。保证夹子不能与不允许短路的器件或者导线连接。目前此类夹子已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大量应用,但由于其设计上的缺陷,导致了其只能在一般的场合使用,而不能应用在一些要求较高的场合。
传统的夹子存在以下的缺点:
1,由于此类夹子的锯齿一般都大于1.5mm,锯齿形的夹子咬合配合不容易保证,易出现缝隙,不能适合导线或者金属柱直径小于0.5mm的场合的夹接。
2,此类金属夹的尖端一般宽度大于2mm,在一些间距小于3mm的场合使用存在困难。
3,由于橡胶套是活动的,没有固定在金属夹上,且不能覆盖夹子的全部金属部分,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可能存在意外的搭碰而导致的短路,造成设备、工件等由于短路而导致的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用于连接小直径导线或金属柱的导线线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导线线夹,包括金属夹,在金属夹咬合部位设有锯齿,所述金属夹在其咬合部位的端部设有向前伸出的夹头,该夹头呈平板形,在所述夹头的一侧或二侧内表面设有波纹。
在所述金属夹咬合部位根部呈圆弧形。
所述咬合部位根部的圆弧半径为3.5mm。
所述波纹槽深为0.1-0.2mm,所述锯齿齿高为0.5-1.0mm。
在所述金属夹的上下夹体上分别装有绝缘件,该绝缘件上带有嵌装所述上下夹体的嵌槽,所述上下夹体卡固在所述绝缘件嵌槽内。在所述上下夹体上还设有卡件,而在所述绝缘件嵌槽底部设有相应的卡槽。
由于在金属夹咬合部位的端部还设有平板形夹头,可以夹接直径更小的导线或金属柱,适应范围更宽,夹头上的波纹可以增加摩擦,防止金属夹从导线或金属柱脱落。而在金属夹的根部设置的圆弧形咬合部位可以夹接直径更大的导线或金属柱,适应直径2mm以上的导线或金属柱的连接。在金属夹的夹体上分别设置的绝缘件可以覆盖整个金属夹,使用更加安全,在夹体上设置的卡件和在绝缘件上设置的卡槽可以使夹体与绝缘件的连接更为牢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导线线夹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金属夹夹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处放大图。
图5为传统导线线夹结构示意图。
图中
1.金属夹 2.绝缘体
10.夹头 11.波纹 12.锯齿 13.咬合部分 14.卡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的导线线夹,包括金属夹1,在金属夹1咬合部位设有锯齿12,所述金属夹1在其咬合部位13的端部设有向前伸出的夹头10,该夹头10呈平板形,在所述夹头10的一侧或二侧内表面设有波纹11,参见图4。
在所述金属夹咬合部位13根部呈圆弧形。所述咬合部位根部的圆弧半径为3.5mm。所述波纹11槽深为0.1-0.2mm,所述锯齿12齿高为0.5-1.0mm。
如图1、图2所示,在所述金属夹1的上下夹体上分别装有绝缘件2,该绝缘件2上带有嵌装所述上下夹体的嵌槽(图中未显示),所述上下夹体卡固在所述绝缘件嵌槽内。在所述上下夹体上还设有卡件14,而在所述绝缘件2嵌槽底部设有相应的卡槽,在绝缘件2安装在金属夹1上时,卡件14卡固在所述卡槽内。
上面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雷能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北京新雷能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37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淋浴房红外线人体感应灯装置
- 下一篇:阵列式模块型连接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