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4930.4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42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柏年;郑睿汯;李佩真;黄俊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映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L19/08 | 分类号: | G01L19/08;G01L1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任默闻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监测 转换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可以搭配现有屏幕使用的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如图1所示,为以往一种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100,它是用于接收四个轮胎检知器101的胎压与胎温检知信号(图1呈现一个轮胎和一个轮胎检知器101),该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100是装设于车室内,并包含四个对应于轮胎位置的发光组件11,及一设置于所述的发光组件11中间的数值显示组件12,所述的发光组件11一般是采用发光二极管(LED)所组成,该数值显示组件12一般是采用七段显示器所组成,当有轮胎的胎压或胎温发生异常时,对应的发光组件11及有发光显示,并且该数值显示组件12会显示出异常的胎压或胎温值,藉此以提醒驾驶注意,达到提升车辆行进安全的使用目的。
然而,由于目前车用的屏幕、多媒体设备都已经逐渐普及,甚至成为许多车辆的标准配备,因此以往还需要安装在车室内,或仪表板位置的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100就显得占据空间,而且所能呈现的图形文字较粗糙,不能与现有的液晶显示器做搭配。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可以搭配现有屏幕使用的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
于是,本实用新型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是用于接收一轮胎检知器的胎压与胎温检知信号,并可将胎压与胎温信息输出到一屏幕上显示,该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包含一接收单元、一工作单元、一信号处理单元、一设定界面,及一供电单元。
该接收单元可接收该轮胎检知器的胎压与胎温检知信号。
该工作单元是电连接于该接收单元,并具有计算处理胎压与胎温的检知信号功能,该工作单元可输出胎压与胎温的数据。
该信号处理单元室电连接于该工作单元,并具有产生两种视频信号的功能,该信号处理单元储存有一胎压标准及一胎温标准,并可将该工作单元所输出的胎压、胎温数据分别与该胎压、胎温标准做比较。
该设定界面是电连接于该信号处理单元,该信号处理单元是经由该设定界面的操作而选择输出其中一种视频信号,以及经由该设定界面的操作而设定该胎压标准与该胎温标准。
该供电单元是电连接于一电力源,该电力源是经由该供电单元供应上述各单元所需的电力。
当该工作单元所输出的胎压、胎温数据不符合该胎压、胎温标准时,该信号处理单元会输出一相关的提示信息显示在该屏幕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信号处理单元所输出的视频信号功能,就可以在现有屏幕上提供胎压与胎温的相关信息,于是在安装该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时,能够安装在车体中较少被使用的位置,而不会占用仪表板等常用的空间,并且能通过搭配现有屏幕呈现出较以往更细腻的图形与文字。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示意图,说明以往一种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
图2是一示意图,说明本实用新型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的较佳实施例;
图3是一方块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中各组成构件的连接架构;及
图4是一流程图,说明上述该较佳实施例中的设定流程。
附图标号:
200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 40信号处理单元
50设定界面
201胎压检知器 51电源键
202屏幕 52设定键
203车内后视镜 53调整键
20接收单元 60供电单元
30工作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有关本实用新型的前述及其他技术内容、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附图的较佳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
如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200的较佳实施例,是用于接收四个轮胎检知器201的胎压与胎温检知信号(图2只呈现一个轮胎和一个轮胎检知器201),并可将胎压与胎温信息输出到一屏幕202上显示,该屏幕202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是一结合在一车内后视镜203的液晶屏幕,该汽车胎压监测转换装置200包含一接收单元20、一工作单元30、一信号处理单元40、一设定界面50,及一供电单元60。
该接收单元20可接收该轮胎检知器201的胎压与胎温检知信号,该接收单元20与该轮胎检知器201两者是通过无线信号进行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映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映兴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493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