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LED灯具安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317.4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775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28 |
发明(设计)人: | 汪清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汪清汾 |
主分类号: | F21V25/02 | 分类号: | F21V25/02;F21V23/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led 灯具 安全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具安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具有低电压(12-36伏特)、高流明(LUX)、可采用单体或多组灯具的方式来实现的投射照明装置,其在接通电源端皆为低电压,避免了因高电压发生触电危险,或高热短路发生火灾的问题。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工商业发达,一般投射灯用于展览会馆、百货公司厨窗展示柜,其是依靠在投射灯光源照射之下,使展示物品更加亮丽,增加展示物品的质感,因而提高物品本身的价值,吸引消费者目光,此外,该投射灯灯具还须注意,提供使用者一安全的灯具,避免因高电压发生触电危险,或高热短路发生火灾。
在日常生活中传统照明灯具,其输入电压皆为110-220(V)伏特,使用时虽然已有保护措施,但也须具有一般电学知识,才能确保安全,如果能具备低电压12-36(V)伏特,又具备投射灯光源照射的高流明(LUX),则更能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目前在市场上也有一些使用LED称为低电压、高流明(LUX)的灯具设备和产品,但这些产品都是采用单体的方式来实现,其在接通电源端的灯座也为高电压,当电工人员施工架设后,用人来更换灯具便有发生触电的危险,因此,这些方法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缺陷,无法满足在日常生活中,快速高品质投射照明的要求。
因此现有技术概括具有如下的缺点:
1、现有技术的灯具,其输入电压皆为110-220(V)伏特,使用配合不便,易发生触电危险;
2、现有技术虽有利用该LED称为低电压、高流明(LUX)的设备和产品,但这些产品都是采用单体的方式来实现,其在接通电源端也为高电压;
3、现有技术的灯座,不具有低电压,当插换使用时无法确实保护安全;
4、现有技术使用时,因高电压易发生触电危险,或高热短路发生火灾的问题。
因此,如何将上述缺点加以摒除,即为本实用新型创作人所要解决的技术困难点所在。鉴于此,本创作人基于多年从事相关产品设计的经验,有感于上述传统用品的不便,经多年苦心孤诣潜心研究,试作改良,终于可以摒除常用灯具的诸多缺点成功研发完成本实用新型,增进了功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灯具安全装置,特别是涉及一连接模组,其是形成低电压(12-36伏特)的电路构成,提供电力使用;及一电源模组,其是形成低电压(12-36伏特)的电力。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使用者一安全的LED低电压、高流明(LUX)的灯具设备和产品,满足在日常生活中,快速高品质投射照明的要求,避免因高电压发生触电危险,或高热短路发生火灾。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LED灯具安全装置,其包括:一由低电压(12-36伏特)的电路构成的灯具机构,设有至少一LED灯、定电流输出电路、驱动控制积体电路与整流电路;一形成低电压(12-36伏特)的电路构成的连接模组,其由电性导体组成并连接所述的灯具机构;及一电源模组,设有电源接头、变压器、电子安定器与输出形成低电压(12-36伏特)的电力的稳定电压电路,且所述的电源模组连接所述的连接模组。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该LED灯具安全装置,所述的连接模组是金属管。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该LED灯具安全装置,所述的连接模组是金属线。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该LED灯具安全装置,所述的连接模组是金属软轨。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该LED灯具安全装置,所述的连接模组是迷你轨道。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方面,该LED灯具安全装置,所述的连接模组是插接座。
通过上述设计,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达到了如下有益效果:
将不同连接模组放到该LED灯具安全装置之上,其自身导通电源模组即可形成不同连接模组投射灯的灯具安全装置。避免了直接因高电压发生触电危险,或高热短路发生火灾的现象,确实达到了安全的同时不破坏灯具原有投射功能的品质与效果。
以金属管、金属线为例,使用该LED灯具安全装置,裸露的金属管经由低电压有效降低触电危险。
以金属软轨、迷你轨道、插接座为例,该LED灯具安全装置可单独使用在需要短距离或更集中的多组灯具时,进一步提高了安全与灯光效率,缩短了总体灯具散热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汪清汾,未经汪清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3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热负荷简易测量方法与装置
- 下一篇:全自动泡茶开关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