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压塑壳断路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658.1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759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段育明;蔡永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2 | 分类号: | H01H71/02;H01H7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603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压 断路器 | ||
1. 一种低压塑壳断路器,具有塑壳底座(5)和与塑壳底座相配的塑壳盖板构成的模制绝缘外壳,在所述外壳内设有执行电路闭合/断开操作的触头系统及其操作机构,所述触头系统由静触头部件、动触头部件、灭弧室和安装在灭弧室内的灭弧栅组成,所述的动触头部件包括在操作机构驱动下可实现与静触头部件接触或分离的双触点动触桥,和一个将相邻极的动触头部件固定连接的转轴部件(30),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轴部件(30)包括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动触桥的触头支持(1)、至少一个用于连接相邻极触头支持(1)的转轴(3)、至少一个用于支承转轴(3)的滚动轴承(4),所述的转轴部件(30)通过滚动轴承(4)被安装在塑壳底座(5)上,以提高转轴部件(30)的运动精度和运动灵活性;
所述的轴承(4)通过塑壳底座(5)上的轴承座(6,7)和轴承盖板(8、9)被安装到轴承座(5,6)内,从而将转轴部件(30)枢转地、灵活地、精确地安装到断路器的塑壳底座(5)内;
所述的触头支持(1)的个数E、转轴(3)的个数F、滚动轴承(4)的个数G与断路器的极数N之间应同时满足以下条件:
E=N;和
N-1≤F≤N+1;和
1≤G≤F。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转轴(3)上设有一个装配面(32),通过该装配面(32)与滚动轴承(4)上的内环孔过盈配合,将滚动轴承(4)与转轴(3)装配在一起,保证它们在工作载荷下始终不松动;
在所述的转轴(3)的两端的端部设有嵌接结构(31),在所述的触头支持(1)的两端设有与转轴(3)上的嵌接结构(31)相匹配的嵌接结构,转轴(3)通过所述的相匹配的嵌接结构与触头支持(1)连接固定;
转轴(3)上的嵌接结构(31)与触头支持(1)上的嵌接结构相互匹配,通过上述匹配组装连接,将转轴(3)、滚动轴承(4)与触头支持(1)组装成转轴部件(30)。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嵌接结构是沟槽形轴孔嵌接结构;
所述的沟槽形轴孔嵌接结构包括:在转轴(3)两端的轴形端部的外侧面上沿其轴向设置的沟槽、在触头支持(1)的端面沿其轴向设置的轴向孔、以及在轴向孔的内侧面上沿其轴向设置的凸条;
转轴(3)的轴形端部上的沟槽与触头支持(1)上的轴向孔内的凸条,以沟槽/凸条、或者凸条/沟槽的关系相互匹配;
转轴(3)通过其轴形端部嵌入触头支持(1)上的轴向孔,实现与触头支持(1)的连接固定,并由轴孔配合提供的接触力和沟槽/凸条配合提供的阻档力,使它们获得组装精度,且在工作载荷下不松动。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嵌接结构是滚花形轴孔嵌接结构;
所述的滚花形轴孔嵌接结构包括:在转轴(3)两端的轴形端部、在触头支持(1)的端面沿其轴向设置的轴向孔、以及在轴形端部的外侧面上和/或在轴向孔的内侧面上设置的滚花;
转轴(3)的端部的截面形状、尺寸与触头支持(1)上的轴向孔的截面形状、尺寸相互匹配;
转轴(3)通过其轴形端部嵌入触头支持(1)上的轴向孔,实现与触头支持(1)的连接固定,并由轴孔配合提供的接触力和滚花面配合提供的摩擦阻力,使它们获得组装精度,且在工作载荷下不松动。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断路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嵌接结构是多角形轴孔嵌接结构;
所述的多角形轴孔嵌接结构包括:在转轴(3)两端的截面为多角形的轴形端部和在触头支持(1)的端面沿其轴向设置的截面形状为多角形的轴向孔;
转轴(3)的轴形端部的截面形状、尺寸与触头支持(1)上的轴向孔的截面形状、尺寸相互匹配;
转轴(3)通过其轴形端部嵌入触头支持(1)上的轴向孔,实现与触头支持(1)的连接固定,并由轴孔配合提供的接触力和多角形配合提供的阻档力,使它们获得组装精度,且在工作载荷下不松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658.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源管理电路
- 下一篇:多壳体交流接触器用侧部辅助触头模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