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力电池包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851.5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3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晏;方平福;王为希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晏;方平福;王为希 |
主分类号: | H01M2/30 | 分类号: | H01M2/30;H01M2/06;H01M2/02;H01M2/12;H01M2/10;B60L11/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1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力电池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动车用的动力电池包,具体来说是适用于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的动力电池包。
(二)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电动车普遍采用不能实现批量生产的锰酸锂大容量50~100A以上电池进行并、串联,从而形成动力电池包的方式为车辆供电,在安全、可靠、耐用与控制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方面都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需要,尤其其安全系数较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相比缺乏有效保障。
鉴于上述问题,特提出一种将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用于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包。
(三)实用新型内容
【要解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3.2V、80-160-320Ah可依车载空间而拓展安培/小时的有效并联,适应不同型号和用途的汽车改造的动力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实现单体电池效率的最大化,并保证并联后的单体电池的电流流程均等的动力电池包。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用于电池包的极耳,该极耳便于牢固地焊接到电池包极板及电池电极上。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采用同质地材料间点焊可保证牢固度、完全满足城市公交车的使用需要的动力电池包。
【技术方案】
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一种动力电池包,其由内部电池、极板和外壳构成,极板夹持在多个并联电池的两侧,其特征在于:以对电池等流程的方式两个极板从外壳的两个旋转对称的方向上伸出;外壳上设有通气槽和通气孔,以及外壳固定装置;内部电池采用多个圆柱状干电池。
所述电池为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内可有多对极板,极板之间相互串联或并联。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可依车载空间而拓展安培/小时的有效并联,适应不同型号和用途的汽车改造。极耳/极板一体的设计,实现单体电池效率的最大化,保证并联后的单体电池的电流流程均等。实现5C(5C是充放电的倍率,5C就是电池自身额定容量五倍的充放电量)充放电,15分钟可以充满电,寿命可以达到1700次,80%DOD(DOD即电池的载荷量),从根本上解决了性价比与安全耐用间的矛盾,解决了世界同行都在设法解决的技术难点问题。
本专利动力电池的能量单位一律采用Wh-瓦/小时,Wh-瓦/小时的概念是能量。可以更清晰更直接地表达电池动力与车辆续行能力间的比量关系。不再沿用Ah-安培/小时,安培的概念是电流量。
本发明的关键理念是建立了车载动力电池的产业标准。在400Wh和600Wh的标准模块下,动力电池包可以自由地由大到小地分拆或由小到大地集合,派生成不同瓦/时的可以满足所有车型动力需求的统一标准的同一质量的成批生产的产品。而其工艺也是覆盖各种Wh瓦/时动力电池包,是可以任意拓展Wh瓦/时的。
外型尺寸以定比设计为基本标准模块,根据不同车辆的不同需求从X、Y、Z三个方向接引动力线,保证在车辆可利用空间里的最大装载。发明是动力电池在实用领域里的‘拐点’虽然与已有技术连续但不可导的。
(四)附图说明
图1为动力电池包的外观示意图;
图2为动力电池包另一角度的外观示意图;
图3为动力电池包的截面示意图;
图4为部分带有双舌极耳的极板示意图;
图5为单只电池通过极耳与极板连接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两种不同弯折方式极耳的示意图;
图7为两种不同弯折方式的另一种情况的示意图。
(五)具体实施方式
国内电动车普遍采用不能实现批量生产的锰酸锂大容量50~100A以上电池进行并串联,在安全、可靠、耐用与控制系统的信息化程度方面不能满足城市公共交通的基本需要。其安全系数较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相比缺乏有效保障,对此我们提出一种全新的动力电池包。
该动力电池包,其由内部电池、极板和外壳构成,极板夹持在多个并联电池的两侧,以对电池等流程的方式两个极板从外壳的两个旋转对称的方向上伸出;外壳上设有通气槽和通气孔,以及外壳固定装置;内部电池采用多个圆柱状干电池。
所述电池为磷酸亚铁锂高容量单体电池;动力电池包内可有多对极板,极板之间相互串联或并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晏;方平福;王为希,未经王晏;方平福;王为希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8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激光选择性分离阴极射线管显示屏的装置
- 下一篇:油压蓄能发电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