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空气减震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860.4 | 申请日: | 2007-09-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906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文成 |
主分类号: | F16F9/02 | 分类号: | F16F9/02;F16F9/34;F16F9/4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63300河北省唐***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空气 减震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减震器,涉及一种用于汽车、摩托车上的空气减震器,属于一种减震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摩托车用的减震器绝大多数是以润滑油为减震介质的。也有以油气混合为减震介质的,一旦漏油或漏气即报废,其使用寿命短。上述两种减震器都要求有严格的密封条件,都是一次性的,不能拆开检修,所以维护困难,需经常更换,行车维护费用高昂。密封和寿命是当前减震器生产和使用上的两大难题。减震器本身的基本要求是阻尼性能好。由于汽车或摩托车的减震器下面有弹簧,又要求复原阻力大于压缩阻力。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解决密封和寿命两大难题和满足减震器的基本要求,本实用新型减震器采取的是以空气为介质,密封要求不十分严格,即使有点稍漏,也可自动补上。因此提供一种制造工艺简单、节省原材料、造价低、寿命长的减震器。
技术措施方案:
(1)在一般的情况下,以空气为介质是显得软一些。但借助于弹簧使减震器的活塞也处于气体的悬浮态之中。为了增加减震器的阻力值,本方案在减震器底部安装一个单向自动进气阀(如图),只能进气不能出气。活塞向上移动时就抽空,单向阀启开进气,不断进气使缸内压力逐渐增加,直到缸体压力大到一定程度,进气阀就自动关闭,只要活塞运动,缸体内就会保持一定压力,进而增加了活塞的阻力值。气缸稍有漏气也可自动补上。
(2)为了使复原阻力与压缩阻力有阻力差,在缸体内的活塞上安装一个孔径小于0.1cm的单向通气导管(见图),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按管头孔流体阻力公式计算:其阻力系数为0.8-1,几乎自行闭塞。当活塞下移时,其阻力系数为0.5,也有阻力但比上移时阻力小,因此活塞上移的阻力大于下移的阻力,产生压缩与复原的阻力差。因孔眼很小,空气不易流通,活塞移动时阻力就较大,活塞移动幅大时,其活塞阻力自动增大。活塞移动幅小时,活塞阻力也小。有随震幅变化自动调节减震阻力的功效。
(3)仅有单向管的减震器,其阻力差还不能满足减震器的基本要求。为了增加减震器复原的阻力值,在活塞上又安装一只单向阀,当活塞向下运动时,单向阀打开气体压往气缸上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单向阀自动关闭,将上部空气压缩,以增加上部阻力,活塞不停地运动,就将空气不停地压入活塞上部,上部的压力一经增大后,同时要由单向导管产生一个少量的回流。为此,往上压的气体多,回流气量少,就由此产生复原的阻力和压缩的阻力差。这是一个动态过程。活塞一不运动,阻力差也就消失了,调整单向管的孔眼大小,可控制回流量的多少,也就控制了压差的大小。
效果:
采取以上三项措施后,效果非常良好。试验结果:第一项表明使缸体压力增大,减震器阻尼效果提高了。第二、三项使减震器阻力差达到了减震器的基本要求。
附图说明
附图是汽车上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是活塞杆。2是缓冲块用于防止底部撞缸底。3是上压盖,用于固定油封6和定位环4的。5是密封座。7是缸筒。8是缓冲圈防止活塞杆向上冲撞用。9是活塞上面装有两件活塞环10,活塞上安装有一个单向导管11和一个单向阀18,该导管孔眼很小,活塞运动时虽有空气流过,但不是疏畅流动,阻力较大。活塞用防松螺母12固定于活塞杆上,缸筒底部有一单向阀16,只能进气不能出气,单向阀外置有空气过滤器17。
本实用新型制成可拆卸能随时检修的,因而使用寿命长、维护费用低。
本减震器空气在气缸中,不断受到压缩,也就产生热量。由此振动的动能转化为热能由缸体散掉一部份能量,空气在缸体内又受压又放松,本身相当于一个弹簧,又有储存能量作用,对行车是有益的,理论上有节油效应。
完全克服了以往减震器的密封困难和寿命短的两大弊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文成,未经刘文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86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