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5993.1 | 申请日: | 2007-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745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杜先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杜先明 |
主分类号: | B60T1/04 | 分类号: | B60T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32700山西***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交通工具 刹车 应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刹车应急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交通工具越来越多地进入到人们的生活当中,如汽车,飞机、摩托车等。这些交通工具的快捷给人们提供了较多的方便。但是这些轮式交通工具的刹车应急装置均大同小异,均是通过外力以刹车片将刹车盘(鼓)抱死,使旋转中的车轮停止转动来实现的,一旦由于刹车油泄漏等原因均可造成刹车失灵,从而造成车祸,给人们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包括安装在轮式交通工具的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开口向下,开口处设有一个可打开的盖;还包括一用以打开该盖的操纵装置;在所述的容置空间内设置有柔性刹车带,柔性刹车带的一端固定在容置空间内或轮式交通工具上;其中,所述的容置空间位于与车轮前方与车轮相应的位置,所述柔性刹车带的长度大于其柔性刹车带固定端到车轮之间的长度。
其中,所述的柔性刹车带的固定端的厚度大于自由端的厚度。
采用上述结构后,当刹车失灵的的情况发生时,只需打开容置空间的盖子,使柔性刹车带的自由端从容置空间内掉下来,落在车轮的下方,使得车轮碾在柔性刹车带上,从而使车轮无法转动,达到紧急刹车的作用,有效地避免了车祸的发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未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打开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安装在汽车上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应急装置,包括安装在轮式交通工具的一容置空间1,该容置空间开口向下,开口处设有一个可打开的盖2;还包括一用以打开该盖2的操纵装置(图中未示出);在所述的容置空间1内设置有柔性刹车带3,柔性刹车带3的一端固定在容置空间1内或轮式交通工具上;其中,所述的容置空间1位于与车轮前方与车轮相应的位置,所述柔性刹车带3的长度大于其柔性刹车带固定端到车轮之间的长度。
其使用方法是这样的:当司机发现行进中的轮式交通工具刹车失灵时,产即通过操纵装置打开容置空间的盖2,容置空间内的柔性刹车带3借助自身重力迅速下落至地面,被行进中的车轮碾于其上,此时,一方面车轮通过柔性刹车带3与地面相隔离,使车体依靠刹车带与地面进行摩擦,起到刹车的作用;另一方面,柔性刹车带3被车轮碾于其上后,会随着车轮的运动方向迅速向轮式交通工具后方运动,而柔性刹车带3是设置在容置空间1内或轮式交通工具上的,从而使柔性刹车带依靠其与车轮之间的摩擦力,迅速使车轮停止转动,达到刹车的目的。从上可知,上述的刹车应急装置可以在每个车轮前方安装一个,以便达到较好的刹车目的。
上述的柔性刹车带2可以为各种材质制成的带装物,只要柔韧、且耐碾耐拉强度大即可,可用各种布类、塑料带、橡胶带、金属带或者其结合等制成。由于橡胶制品弹性大、摩擦力大,最好选用橡胶制品。
上述的容置空间1可以是安装在的轮式交通工具上的,也可以是轮式交通工具自身的空闲空间,只要能够存贮足够长的柔性刹车带3。该容置空间宜设在轮式交通工具后轮的前上方的轮式交通工具上,这样可以缩短柔性刹车带的长度,并易使刹车带被车轮所碾压,增强其刹车性能。
上述的操纵装置可以为各种操纵装置,只要在紧急时能够打开容置空间下方开口的盖即可,如可以用机械式的,即在盖与容置空间之间设一插销或开关,其通过钢丝等引入至驾驶室内,当需要使用时,只需在驾驶室内拉动该操纵装置,容置空间下方开口的盖被打开即可;还可用电控的,即在盖与容置空间之间设一电磁开关,其通过电控制盖打开与否也可。
为了便于刹车带下掉和耐用,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的改进,上述的柔性刹车带2的固定端的厚度大于自由端的厚度,这样,即便于刹车带下掉后易被车轮碾过去,又能防止柔性刹车带2被拉坏。
综上可知,本实用新型的刹车应急装置适用于各种轮式交通工具,如各种大型、小型汽车货车,甚至飞机等均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杜先明,未经杜先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59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