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6219.2 | 申请日: | 2007-09-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81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孙尚传;李锋;陈家林;童恩东;王焱;屈红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配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P5/12 | 分类号: | H01P5/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26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耦合 交叉 同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专利涉及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属于微波通信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传统的同轴腔体滤波器腔体之间都是交错排布,腔体之间通过飞杆来进行感性或容性耦合,现实中往往由于空间的要求必须进行直腔排布,这样采用传统的单飞杆在直腔之间是无法实现交叉耦合的。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专利要解决直腔交叉耦合难以实现的问题。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专利涉及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为解决现有的直腔(1)、直腔(2)、直腔(3)之间需要交叉耦合而结构难以实现的问题,选用一根同轴电缆线,同轴电缆线两端的裸露内导体(6)伸入耦合腔直腔(1)和直腔(3)内,中间同轴电缆(5)通过卡座(4)固定在腔体(2)的两壁上,根据同轴电缆的长度和耦合要求调节裸露内导体(6)的连接方式实现容性耦合或感性耦合。
本专利中,所述同轴电缆线可以连接到腔体底部上,也可以连接到腔体的侧壁上。
本专利中,所述同轴电缆线可以用光铜线代替,光铜线与腔壁的特性阻抗等于同轴电缆线特性阻抗。
本专利的有益效果是,耦合同轴电缆线结构实现了直腔之间交叉耦合,增加了传输零点,提高了带外抑制特性。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专利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
图1中,1、2、3为三个直腔,4为卡座,5为中间同轴电缆,6为裸露内导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双工器的三个直腔1、2、3中,选用一段特征阻抗为50Ω、长度为85mm的同轴电缆线,同轴电缆线两端的裸露内导体6伸入耦合腔直腔1和直腔3内,中间完整的同轴电缆5通过卡座4固定在直腔2的两壁上,根据计算λ/4=c/4 v=3*108/4(800*106)=93.75mm,同轴电缆长度小于四分之一波长,将同轴电缆裸露内导体6两端悬空实现容性交叉耦合。
下面将详细描述本实施例的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的特点。
1、所述同轴电缆线两端裸露铜导体,中间不裸露。
2、所述同轴电缆线长度可调。
3、所述同轴电缆线裸露铜内导体连接在侧壁上。
4、所述同轴电缆线没有采用光铜线。
采用本专利的一种穿越非耦合腔的交叉耦合同轴结构后,实现了直腔之间交叉耦合,增加了传输零点,提高了带外抑制特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配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配天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621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