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单元及其传导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7405.8 | 申请日: | 2007-09-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9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林学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3/06 | 分类号: | F21V23/06;H01J61/36;H01J61/56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小雯;魏晓刚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 单元 及其 传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单元及其传导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可拆卸特性的传导装置的发光单元。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进步,各种照明设备或显示设备普遍地应用在人类的生活当中。在显示设备中,以液晶显示器(LCD)为例,液晶显示器并非自发光性的显示设备,其必须通过发光件提供显示画面所需的光源。一般而言,液晶显示器是利用冷阴极萤光灯管(CCFL)作为液晶显示器的发光件。
由于灯管的设计渐渐朝向无电源线走向,也就是朝向增加一个灯罩以作为灯管与灯管托座之间的传导装置,用于导通灯管;因此目前较为常见的设计结构如图1所示,其为现有发光单元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其中该发光单元1主要是由一冷阴极萤光灯管10及一灯罩20所组成,该灯管10由一玻管11、一电极12及一导丝13所构成,该电极12设置在该玻管11内,而该导丝13则连接于该电极12,并有一部分穿出该玻管11;该灯罩20套设于该灯管10的末端,且可通过胶合方式固定在该灯管10上,且与穿出的该导丝13作一结合,由于该灯罩20及该导丝13皆为可导电材质,且用以夹持固定该灯管10的灯管托座也为可导电材质,因此当任一电源连接至该灯管托座时,可通过该灯罩20及该导丝13而对该电极12通电而产生电子,进而撞击该玻管11内的惰性气体产生紫外线,而该玻管11上所涂布的萤光剂吸收紫外线后,即可发出可见光。
由于该发光单元1的该灯罩20、该导丝13及该电极12在发光状态下,持续保持为导电的情形,因此在该灯罩20与该玻管11接触的该段区域上将不断产生热能,极易使得该电极12有毁坏的可能,或导致该发光单元1的效率减低;另外,也因为该灯罩20一旦结合于该玻管11后即无法拆下,因此必须伴随着该灯管10汰旧换新,相当不符合经济效益,故有改善的必要。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能够具有可拆卸特性及提供较佳散热效果的传导装置,并将之应用于一发光单元,实属当前重要课题之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上述课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拆卸方便且散热良好的传导装置的发光单元。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传导装置以应用于一发光单元,其中该传导装置具有一开口以弹性地套接于该发光单元的一发光件的至少一端,且该传导装置朝该发光件突设有多个卡点以顶抵该发光件,而该传导装置是通过一电源以激发该发光件发光。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发光单元,其包括一发光件及一传导装置,其中该传导装置具有一开口以弹性地套接于该发光件的至少一端,且该传导装置朝该发光件突设有多个卡点以顶抵该发光件,而该传导装置是通过一电源以激发该发光件发光。
承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发光单元的传导装置是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该发光件上,因此当该传导装置或该发光件被毁损时,不必再整组更换,故较符合经济效益;再者,由于该传导装置设置的该些卡点使得该传导装置相对于该发光件撑起一段间距,因而增加了热气逸散的空间,大幅度地提高了散热效率,并更进一步确保了该发光单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发光单元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2B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发光单元的正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发光单元 10:灯管
11:玻管 12:电极
13:导丝 20:灯罩
2:发光单元 30:灯管
31:玻管 32:电极
33:导丝 40:传导装置
41:开口 42:卡点
43:传导部 44:穿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相关附图,说明依据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发光单元及其传导装置。
请参照图2A及图2B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一发光单元2包括一发光件30及一传导装置40,其中该传导装置40具有一开口41以弹性地套接于后发光件的至少一端,且该传导装置40朝该发光件30突设有多个卡点42以顶抵该发光件30。另外,该传导装置40可通过一电源以激发该发光件30发光。
在本实施例当中,该发光件30可为一气体放电灯管,且在此是以实施为冷阴极萤光灯管为例;再者,该发光件30包括一玻管31、一电极32及一导丝33,该电极32设置在该玻管31内,而该导丝33连接于该电极32,并与该传导装置40电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4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三曲驳式的厨房专用不锈钢水龙头
- 下一篇:复合保温型防水屋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