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翼开启厢体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7512.0 | 申请日: | 2007-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45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庆;刘恒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33/04 | 分类号: | B62D33/04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晓东 |
地址: | 518067广东省深圳市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厢的厢体,特别涉及一种翼开启厢体。
背景技术
由于翼开启厢体的两侧均可以开启,因此翼开启厢体在装卸货物时极为方便,从而使翼开启厢体越来越广泛地使用在现代物流运输中。由于许多货物的性质要求不能被雨水和灰尘损害,因此在使用翼开启厢体运输货物时要尽量使厢体密封。但是由于在使用翼开启厢体运输货物时,翼开启厢体的侧翼需经常向上开启,而且下方的栏板也经常需要向下翻转,因此如何保证翼开启厢体活动部件结合处的密封,从而保证防雨防尘的效果就变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如图1所示,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006609.0,申请日2006-03-03,公告号CN2892620Y)公开了一种翼开启厢体,包括侧翼板1、前端立柱2、后端立柱(图中未示出)、栏板3、栏板立柱4以及车架边侧梁5,在所述侧翼板与所述前端立柱的结合处、所述侧翼板与所述后端立柱的结合处、所述栏板与所述栏板立柱的结合处、所述栏板与所述侧翼板的结合处以及所述栏板与所述车架边侧梁的结合处设置有密封条。如图2所示,是目前常见的翼开启厢体顶部的防水结构,其在厢体顶部正中间纵向包括“工”字形的顶纵梁15、设置于顶纵梁15上部的转轴连接梁14、设置于转轴连接梁14左右两侧的两个转轴13、分别与两个转轴13连接的两个顶翼纵梁12分别与两个顶翼纵梁12连接的两个顶翼板11以及设置于两个顶翼板11之间的顶部蓬布16。在打开厢体时,左右两个顶翼板11分别围绕两转轴13上翻,位于两顶翼纵梁12之间的顶部蓬布16将下部的转轴13、转轴连接梁14、顶纵梁15等部件盖住,从而可以避免水流下。
从现有技术看由于翼开启厢体的两侧均可以开启,顶部中间处通常安装蓬布。但是,蓬布有可能受到损坏(如被公路旁的树枝刮坏),此时,如果下雨,雨水直接会流入厢体内,货物受损。上述问题仍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急待解决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特殊排水结构的翼开启厢体,在万一出现蓬布破损,雨水也不会流入厢体内,且其成本低廉,安全可靠。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翼开启厢体,其包括设置在厢体顶部正中间并纵向贯穿箱体的“工”字形的顶纵梁、对称地铰接于所述顶纵梁左右两侧的两个顶翼纵梁、分别与所述两个顶翼纵梁连接的两个顶翼板、在所述两个顶翼板之间的上部设置的顶部蓬布,其特征在于,所述翼开启厢体还包括:a)分别设置于顶纵梁竖板左右两侧并纵向贯穿箱体的两个流水槽,左右设置的两个流水槽外沿的宽度大于顶部蓬布的宽度,b)设置于厢体前后两端的流水槽底部的出水孔,c)与出水孔连接并用于将水引导到厢体角立柱底部的导水管,和d)设置在两个顶翼纵梁下部至流水槽板之间并纵向贯穿箱体的两个密封胶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所述的两个流水槽是U形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所述的两个U形槽分别设置于顶纵梁的竖板的中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所述的两个密封胶条与流水槽固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所述的密封胶条的横截面呈“e”形。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所述的流水槽的下部与“工”字形顶纵梁的竖板和下横板之间还设置有加强板。该加强板是沿顶纵梁纵向间断设置的,以加强流水槽在顶纵梁上的安装强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所述顶纵梁上部间断地设置有多个转轴连接梁,所述每个转轴连接梁的左右两端设置的两个转轴分别将所述两个顶翼纵梁对称地铰接于所述顶纵梁的左右两侧。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在顶翼板关闭时,所述的密封胶条、流水槽、顶纵梁、顶翼纵梁和顶部蓬布在横截面视图上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其中,所述流水槽在厢体前后方向是倾斜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和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的翼开启厢体顶部设置了流水槽,特别是U形槽的排水结构,在顶部蓬布因各种原因损坏的情况下仍然可以有效地防止雨水流入厢体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厢体结构。
图2为现有技术中的翼开启厢体顶部的防水结构。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厢体结构。
图4为图3的厢体结构的后视图。
图5本实用新型图3厢体结构的包括转轴连接梁和转轴以及加强筋的A-A部厢体的剖视图。
图6是图5翼开启厢体E部的局部放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集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扬州中集通华专用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5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输油管线快速封堵器
- 下一篇:一种电动助力转向系统转向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