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内热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7743.1 | 申请日: | 2007-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145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张爱民;郭庆松;刘春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北普莱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B15/04 | 分类号: | F25B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50035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内热 发生器 吸收 制冷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收-扩散式制冷技术与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带有内热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或吸收式制冷机。
技术背景 现有技术中,吸收-扩散式制冷设备或制冷系统中,用于蒸发制冷剂的套管式发生器,均采用电热器件或可燃气等,经发生器外管壁、稀溶液及浓溶液管壁为浓溶液加热,使浓溶液温度升高,产生气泡并通过发生器中的气泡泵汽化、蒸发,实现氨气与稀溶液的分离,蒸发后的氨气再通过精馏器、冷凝器和蒸发器的循环和能量转换,达到制冷目的。这种置于发生器腔体之外的外热式加热方式,不仅对环境释放相当的废热,形成一定的热量损耗,而且传导给发生器的热量,还需经过导热块、发生器外管壁、稀溶液及浓溶液管壁,最后才能将热量作用于浓溶液。这种热传导方式结构层次多,热阻大,也存在相当的热损耗;另外,圆柱型发生器和电热器件的接触面积较小,加热速度慢、效率低,致使现有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的能量耗损耗较大,制冷量较小、热能转换系数较低,一般仅为COP=0.2~0.4。综上所述,吸收-扩散式制冷系仍存在能耗大、转换效率较低、制冷量小等缺陷,亟待研发一种转换效率高、制冷性能好、节能高效的吸收-扩散式制冷系统,使吸收式制冷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发明目的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内热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研发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无多层传导热阻、无大量废热排放,启动速度快,制造成本低的节能、环保型吸收式制冷系统,以扩大吸收式制冷技术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带有内热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穿过气泡泵安装电热器件的内热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3是带有内热和外部加热装置的大功率发生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带有内热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冰箱结构示意图
图中:1-储液器;2-浓溶液管腔;3-发生器外管;4-气泡泵管5-浓溶液管折弯处;6-加热套;7-电热器件;8-限位件;9-精馏器;10-稀溶液管;11-吸收器;12-稀溶液回流管;13-L型隔热套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带有内热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技术方案主要包括:吸收式制冷系统中的内热发生器,由储液器1下端引出的浓溶液管2,在浓溶液管至发生器外管3回转向上的垂直管腔中,设有上端封闭且置于气泡泵管4附近、下端敞口且焊接在浓溶液管折弯处5的加热套6,加热套中的电热器件7,置于加热套敞口端的限位件8构成的内加热装置;由下端焊接于浓溶液管转向发生器折弯处、上端与精馏器9相连的稀溶液管10,连通稀溶液管底部、且上接吸收器11的稀溶液回流管12,包覆于浓溶液管和发生器外管壁的L型隔热套13构成的发生器外连接结构所组成。
为了适应多种吸收式制冷系统的内加热要求,加热套及电热器件可与气泡泵管同轴垂直设置,也可径向排列;加热套与气泡泵管径向排列时,加热套及电热部件可设置在气泡泵内,也可穿过气泡泵,设置于气泡泵与稀溶液管之间。
改善加热套与浓溶液管连接的工艺性,可将电热套与浓溶液管的连接处改进为直角过渡;在大功率吸收式制冷系统中,还可采用带有内热和外部加热装置共用的大功率发生器的加热方式。可改善工艺性,提高制冷性能。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述带有内热发生器的吸收式制冷系统的有益效果:
1、减少了多层传导热阻和废热的排放,可大幅度降低热能的损耗;
2、提高了系统的启动速度和温控的灵敏度,改善了冰箱的制冷性能;
3、简化了发生器的结构,降低了材料消耗和制造成本;
4、减小了发生器保温层的体积,为结构的紧凑设计和小型化提供了条件;
5、降低能耗,减少废热排放,更适于冰箱、空调等民用产品的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北普莱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河北普莱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77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氨水吸收式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
- 下一篇:身份证复印件防盗用保护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