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子式相框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081.X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44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曾谋宏;陈启寰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悠数位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1/00 | 分类号: | G11B31/00;A47G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逯长明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式相框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子式相框结构,尤指一种可将主机部及显示部分别独立出来,并以一连接部电性连结上述两者的电子式相框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习知相框仅有放置纸张相片的功能,且每次仅能放置一张照片,如要更换照片必须打开相框,使用上较为不方便,再者,传统相框的功能也过于单调而不符合电子化时代需求,所以,随着消费者对于商品的需求日趋于多元化,实有针对相框的功能加以突破的必要。
习知的数字相框主要都是主机与液晶显示面版结合在同一框架内,其优点可以节省不少的空间,但是,一但整体中的某一零件有问题发生的时候,相对的几乎是整个数字相框呈现报废的状态,极有可能得换全新的数字相框来顶替先前的,有鉴于此,本创作人在经过研究设计及不断修改后而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式相框结构,其可将主机部及显示部分别独立出来,并以一连接部电性连结上述两者的电子式相框结构。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子式相框结构,其中包括有一显示部,该显示部为一框架结构,其一侧面具有一液晶显示单元,且该显示部的下缘底面具有一第一结合结构;一主机部,主要是储存影音资料及控制播放该液晶显示单元画面,其中该主机部上设有一衔接孔;以及一连结部,连结于该显示部及该主机部,并达成具有电性的连结,使该主机部的讯号可传送拨放于该液晶显示单元上,其包括有一连接杆及T型的一衔接杆,该连接杆具有可搭配该第一结合结构的一第二结合结构,且进一步具有一缺口处,该连接杆于该缺口处的两侧面各具有一凹槽,以提供该衔接杆的左右两端嵌入,该衔接杆的下端处则嵌入于该衔接孔中。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电子式相框结构,不仅可让使用者方便于组装、收纳及调整的使用,且更增加其可调整的方式。
为能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及功效,兹藉由下述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图式,详加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相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相框结构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结杆的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相框结构的转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相框结构的倾斜盖合示意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子式相框结构1
显示部10
框架结构12
液晶显示单元120
第一结合结构122
主机部20
衔接孔22
感应装置24
感应区240、242
连结部30
连接杆300
第二结合结构302
缺口处304
凹槽306
衔接杆320
凸件32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相框结构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子式相框结构的立体示意图,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电子式相框结构1,其包含有一显示部10,该显示部10为一框架结构12,其一侧面具有一液晶显示单元120;一主机部20,主要是储存影音资料及控制播放该液晶显示单元120的画面;以及一连结部30,连结于该显示部10及该主机部20,并达成具有电性的连结,使该主机部20的讯号可传送拨放于该液晶显示单元120上,以下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该框架结构12的下缘底面具有一第一结合结构122,而主机部20上设有一衔接孔22,再者,该连接部30包含有一连接杆300及T型的一衔接杆320,该连接杆300的上缘具有可搭配该第一结合结构122的一第二结合结构302,且该连接杆300于中央处进一步具有一缺口处304,该连接杆300于该缺口处304的两侧面各具有一凹槽306(请参阅图3所示),以提供该衔接杆320的左右两端嵌入于该凹槽306内,该衔接杆320的下端处则嵌入并枢接于该衔接孔22中,其中,该凹槽306内的表面细呈现锯齿状,而该衔接杆320的左右两侧端上各设有一凸件322,该凸件322可与该凹槽306内表面上的锯齿状形成搭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悠数位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恩悠数位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08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